资产配置须基于最基本的事实(包括资产的基本属性如风险、收益、流动性等)、投资者的基本需求(如收益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等)以及市场环境的基本特征(如经济周期、利率波动、通货膨胀等)。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需要在以下四个层面进行取舍。
一是基于资产属性的风险与收益匹配原则。从资产本身的属性来看,每一类资产都有其内在的风险和收益特征,这由资产的价值来源和影响因素决定。例如,股票资产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盈利增长和股息分配。企业的经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这些不确定因素将导致股票价格波动加大,风险上升。相反,国债的收益主要基于固定的利息支付,由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其价值波动相对较小,风险也较低。
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首先要对不同资产的风险及收益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目标,合理搭配资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以将大部分资产配置在低风险债券和现金类资产上,以追求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相对稳定性;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在资产配置时可以适当增加股票、权益类基金等风险较高但潜在收益也较大的资产比例。
二是由资产相关性驱动的分散化原则。不同资产的价格变动并不完全同步,它们之间受不同因素驱动,资产之间的不同步性是进行分散化配置的基础。当资产之间相关性较低甚至为负时,可以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以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
从分散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者可以尽量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资产进行组合。在构建投资组合时,不仅可以包括股票和债券,还可以根据自身偏好适当加入大宗商品等产品类型,降低单一资产或单一市场波动对整个资产组合的影响。
三是以投资者需求为核心的目标导向原则。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是为了满足特定财务需求,例如子女教育、退休养老、财富传承等。投资期限的长短会直接影响资产配置的策略。如果进行长期投资,投资者可能愿意承受更高的风险以追求更高的目标收益;如果进行短期投资,则需要更加注重资产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资金能够在需要时及时变现,尽量避免资产价值的大幅波动。
投资目标是投资者需要衡量的另一个理性维度,有相对明确的目标才能匹配合适的资产配置方案。如果是为养老储备资金的投资者,需要根据子女求学时间确定投资期限,假如自己还有20年才退休,则可以将资产配置重点放在长期收益较高的资产上,如股票型基金和养老储蓄险等。随着退休时间的临近,再逐渐调整资产配置框架,增加债券和现金类资产的比例,追求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四是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动态调整原则。市场环境会发生变化,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等。这些变化会改变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投资者需要根据变化来调整资产配置,以保持资产组合的有效性。
投资不能一劳永逸,投资者还需要定期评估市场环境和资产组合的表现。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股票市场可能下跌,债券市场可能相对稳定,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债券资产的比例,减少股票资产的比例。同时,新的资产类别或投资工具不断涌现,投资者也可以考虑将其纳入资产配置范围,以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
资产配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盘考虑多个因素,只有在各维度上做好权衡,投资才能做到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