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13 05:58:49 股吧网页版
到2035年 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发展低碳循环农业有了路线图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到2030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水平持续增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到2035年,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产地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资源环境不断改善,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部分地区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不高,农业面源污染较重等问题仍然存在。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资源利用高效集约、产业模式低碳循环、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主任、教授何可表示,文件为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还能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将有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文件提出了4方面10项重点任务和措施。一是促进资源节约和投入品减量使用,包括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利用、促进农业用水节约高效、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等3项重点任务。二是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包括加强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农村生活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等3项重点任务。三是推进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多样,包括推进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农业生态价值等2项重点任务。四是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包括推行绿色循环、发展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等2项重点任务。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强调,落实文件精神,要坚持生产生态协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资源,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增加供给、提高收入、保护生态的有机统一。同时,坚持增产增效并重。在推进农业稳产增产的基础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降低水土资源过度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何可指出,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理念革新。不仅要重新审视农业与自然的关系,更要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具体而言,应将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确保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此过程中,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包括从依赖化学投入品向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的转变,从单一追求产量向注重产品质量和生态价值的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转变。要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因地制宜探索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类型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要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协同,为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持续动力。”何可建议,有关部门和地区应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和激励农业绿色转型。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农业从业者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支持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确保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政策有效实施。市场机制应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向绿色、高效、低碳的农业生产方式流动。此外,还需建立健全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形成绿色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