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央行等九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被称为养老金融“规划图”,它指出了我国养老金融为何搞、怎么搞、搞什么、往哪个方向搞等几个最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金融业在养老金融服务领域一直在努力尝试,之前曾推出以房养老、养老储蓄等金融养老服务与产品,但叫好不叫座。自中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之后,金融业更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使命紧迫,着力推出了系列养老金融服务政策措施,比如去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就对优化养老金融传统服务方式、提高适老化金融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由于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以及对养老金融需求不断增加的社会现实,目前金融业的养老金融服务还存在不少短板和缺陷,且养老产业还略显滞后,无法满足老年群体对养老金融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最为突出的是,金融业普遍存在搞什么才能抓住养老金融重点、如何搞才能满足养老金融需求、往哪儿搞才能提高养老金融质量等心理焦虑,甚至不少金融机构对搞好养老金融心中无数,还产生诸多不必要的担忧,对养老金融信心不足、动力不足和积极主动性不足,这对加快我国养老金融发展以及助力“银发经济”带来很大的拖累。
由此,《指导意见》的发布无疑给金融机构系统性、规范性地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总方案”,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撰写养老金融大文章打好了精准框架,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
首先,促进金融部门提高认识,消除养老金融错乱性。《指导意见》针对我国养老金融客观现实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养老金融存在的差距和短板,并对搞好养老金融的紧迫性提出了要求,这使得金融机构在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时,能深刻领会党中央要求做好养老金融的重要性,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和坚定信心,心底政治责任更明朗,思想毫不动摇,不断增强做好养老金融的时代使命感和紧迫感。
其次,促进金融部门掌握方法,消除养老金融的盲目性。养老金融是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与政府各职能部门携手共进。《指导意见》针对客观实际进行了系统性养老金融制度设计,提出了六方面十六条明确措施,不仅丰富了养老金融内容,更提出了不同阶段、不同养老人群的养老金融服务供给模式和支持的正确方向,使金融机构在做好养老金融有了明确奋斗目标,掌握了科学方法,消除了迷惑性。并帮助做好养老金融规划,分出轻重缓急,先后主次,可使我国养老金融能得以有条不紊、顺序渐进地推进。
第三,促进金融部门抓住重点,消除养老金融呆板性。养老金融展现成效,应具特色性和差异性,而不是千篇一律。《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针对不同阶段、不同老年人群提供全方位、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推进特定养老储蓄、商业保险年金、养老理财、养老目标基金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创新,满足不同风险偏好人群的个性化养老需求,高度表现养老金融的灵活性,使城乡老年人、自理和半自理能力老年人能“各取所需”“适得其所”的养老金融服务,全面体现养老金融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使养老金融亮点纷呈,更加出彩。
第四,促进金融部门把准方向,消除养老金融的短视性。养老金融为我国一项长期国策,它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蓝海”。《指导意见》提出将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一二支柱,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尤其要求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加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对涉老非法金融活动的防范打击力度,实际上为我国金融机构在开展养老金融服务上指明了方向,使金融机构能更好地树立发展养老金融长远眼光,把夯实老年人养老保险以及确保老人消费权益始终放在养老金融服务的首位,使养老金融能获得永久的发展动能。
第五,促进金融部门抓紧创新,消防养老金融的空泛性。养老金融落地生根需养老金融服务方式和养老金融产品的承载,一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动能,养老金融就无法展现活力。《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搞好调查分析,把握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和银发经济发展经营业态,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加大对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信贷支持,并配置银发经济领域相关股权、股票、债券、指数基金等多种形式资产,特别是努力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加强服务有效供给,架构起涵盖健康医疗、文化教育、休憩娱乐、生活护理等多领域的养老非金融服务网,使养老金融内容丰富,实效非凡,让全体老年人受益。
(作者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