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14 01:26:10 股吧网页版
人身险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落地,带来哪些影响?
来源:新华社

  新华财经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张千千)人身险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已落地。记者了解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向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各人身保险公司发布了一份通知,明确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这一变化将带来哪些影响?

  这份《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定期组织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研究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有关事项,每季度发布预定利率研究值。

  同时,通知要求各人身保险公司动态调整普通型、分红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最高值和万能型人身保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

  当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2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反之则可以适当上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调整后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原则上不得超过预定利率研究值。同时,要按照一定的差值,合理调整分红型和万能型人身保险。

  预定利率、预定利率上限、预定利率研究值之间是什么关系?

  预定利率可以简单理解为保险产品预估给投保人的回报率;预定利率上限就像是监管部门为保险产品设定的“天花板”,防止保险公司给出不合理的过高回报率而产生兑付风险;预定利率研究值则需要结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变化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研究得出。

303673398209769473.png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走势图

  2023年、2024年,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曾两度下调。2024年10月之后,新备案的普通型、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为2.5%、2.0%,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

  “通知的发布意味着,下一步这一机制将取代此前监管部门不定期发布新预定利率上限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说。

  今年1月10日,保险业协会组织召开相关会议,业内专家就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发表了意见,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34%。

  数据发布后,多家险企发布公告称,维持目前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2.5%、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2.0%、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1.5%不变。

  王向楠表示,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及时弥合保单的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差距,降低保险公司利差损风险。

  利差是我国人身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单合同平均预定利率时,会产生利差损。利差损在低利率环境下尤为突出。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提出,随着近年来利率中枢下移,我国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明显下降,但负债成本较为刚性,加之资产久期普遍短于负债久期,人身险公司面临资产收益难以覆盖负债成本的压力。从资产负债匹配看,人身险行业久期缺口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表示,相关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贯通市场利率向人身险预定利率的有效传导,建立科学合理的负债成本调节机制,防范保险业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专家认为,这一机制的建立既是对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的“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监管”“健全利率传导和负债成本调节机制”等要求的落实,也是对去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中相关要求的细化。

  对消费者而言,王向楠认为,这一机制的建立能减少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帮助消费者更理性地选择保险产品。

  新机制下,保险公司仍需持续做好利率风险管理。

  郑伟建议,在负债端,险企应积极推进产品转型升级,发展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在资产端,要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升跨市场、跨周期的投资管理能力,运用金融衍生品做好风险对冲。同时,险企还应做好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匹配、成本收益匹配和现金流匹配等工作,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