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伴随国内化妆品行业持续下行,部分高端国货品牌价格体系正面临冲击。在部分电商平台上,一款精华油产品在官方旗舰店的售价从问世之初的808元,逐渐下滑到728元。甚至伴随价格缩水,在个人店铺中价格进一步跌至不足350元。临近春节,这类跌价现象明显增多,国产美妆还能突破向上吗?
2020年前后,一批新锐美妆公司开始前赴后继推出高端品牌,试图填补国货在高端领域的空白。然而在2022年后,国内化妆品行业形势急转直下,零售额开始连续跑输社会零售大盘。虽然各路新老玩家,如“第十四章”“东边野兽”“BIOLAB听研”等不断杀入,但仍没有真正高端的品牌跑出来,显然,资本不是快速万能的。
国产美妆品牌要做高端,有两个需突破的瓶颈,第一个是品牌积累,如果当初品牌是中低端的,要提升或者塑造一个高端品牌,中间的认知断层是无法通过积累而裂变。也有消费者的认知惯性不会迅速认可高价位,哪怕它做出高端的形象。第二个是功能价值,虽然护肤品的差异不像医疗和药品那么明显,要想获得消费者实际认可,功能效果还是必要的,不细分群体单纯靠直播还不行。
国产美妆本身就是靠走量、走国民、走年轻路线,想成长为高品牌档次就要反思规律。究其原因,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的现实就是:美妆的背后是文化,而当前强势的文化观念几乎都是国外输入的。从皮肤必须白,到对白的细分定义,从皮肤必须含水,到如何去控油,每一个概念看似都是科学,其实是文化创造出来的。
国内品牌可以全盘模仿文化营销,创造国外故事做背书,但是真要引领和开创,还是缺乏基础。国外动辄矗立50年的美妆大牌,伴随始终的都是技术,而国产美妆技术研发依然单薄。从材料、设备到人员,都要投入,把钱花在营销上而不是研发上,不可能有真正的超越。技术的另一个标签就是安全,没有真正透明和高标准的安全,高端消费者是难以被说服的。
因此,国产美妆的高端化,不能只是盯着形式价值,以为和国外做得一模一样,甚至看起来更好,然后价格低20%就能大卖,这还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卷法。国产企业心里想的事情,难道国外的二三线品牌就想不到吗?归根结底,还是要拼研发。这一点,可以参考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是如何崛起的。文化创造做不来,情绪价值上不去,至少,技术研发和突破是可以长期为之的。技术好,产品好,才能卖高价,最后逐渐形成消费文化,品牌才算确立。这是自然规律,反之,现在的市场就是最真实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