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18个月,央行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于2025年1月13日实施。
1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汇率政策立场是清晰和一以贯之的,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不会改变,多年来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坚决实现目标。下一阶段,将继续综合采取措施,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本报记者索寒雪/摄影
提高企业境外融资额度
“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能够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进而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解汇市美元供求偏紧状况。”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指出。
冯琳告诉记者,央行和外汇局此前曾通过调整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对汇市实施调控:2021年1月,为控制人民币过快升值,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25下调至1;2022年10月和2023年7月,为控制人民币过快贬值,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分别上调0.25至1.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晋斌指出,跨境融资系数的提升,实际上是宏观审慎管理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或机构而言,这意味着其从境外融资的额度得到提升,从而能够在外部市场上更多地使用外币进行融资。目前,从具体的货币结构来看,外部融资主要以美元为主,其次是欧元。
那么,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对金融机构和企业将带来哪些影响?浙商期货研究中心宏观高级分析师郑弘分析,此举可以增加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意味着这些机构和企业可以借入更多的外债,拥有更大的跨境融资自由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寻求间接融资渠道较为困难的境内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更加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降低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从而更好地开展运营。
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2025年人民币实际承受的贬值压力总体可控。首先,市场对于特朗普第二任期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后果已有充分心理预期。其次,中国可以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汇率政策工具来缓释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后,“去美元化”和本币结算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于美元的需求。预计2025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7.0—7.5区间内双向波动的概率较大。
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近段时间,监管层面动作频频。冯琳分析,监管层在较短时间内再度释放稳汇率的清晰政策信号,旨在防范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聚集,维护汇市稳定运行。
郑弘指出,鉴于当前美元持续走强供求偏紧的情况,央行通过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进一步放开外资流入限额,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从而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央行还有十分丰富的稳汇率政策工具箱,包括进一步增加逆周期因子调节,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
冯琳也表示,如果未来出现人民币汇率背离基本面的急涨急跌情况,监管层稳汇市工具还会及时出手。除了强化在岸市场人民币中间价调控、适度调节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之外,还可择机动用下调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控制资本外流)、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在境内释放更多美元流动性)、下调境内美元存款利率(抑制境内购汇需求)、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抑制境内购汇需求)等政策工具。历史表明,这些政策工具能够起到有效引导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的作用。
“从汇率定价机制的角度来看,可以考虑逆周期因子。还有其他措施可供选择,例如增加企业结汇比例。一些企业在海外销售产品后,没有及时将外币汇回国内。如果实行结汇制度,这部分外汇也可以回流国内,增加外汇供给。”王晋斌补充道。
宣昌能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上升,但中国的经济基础坚实,经常账户保持顺差,跨境资本流动自主平衡,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市场有韧性,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供了确定性和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