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已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尽管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但大洗牌之下仍然有诸多亮点。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4年全年的汽车产销数据,中国品牌乘用车的表现格外抢眼。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1797万辆,同比增长23.1%,销量占有率达到65.2%,较上年同期增长9.2个百分点。
销量规模增长的同时,中国品牌乘用车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也在逐步提升,不少奔驰、宝马、奥迪用户,在换车时开始更加青睐中国品牌的产品,那些常年代理BBA等豪华品牌的汽车经销商,也开始转向经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
这一系列的变化,侧面反映出中国汽车品牌全面崛起的趋势。中国汽车品牌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厚积薄发的成果。在燃油车时代,中国车企积极完善本土供应链,积累核心技术。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车企率先发力,以前瞻视角锚定赛道,坚决投入,持续提升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形成了稳固的技术护城河。
步入智能汽车时代,中国汽车企业更是引领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步伐,从单车智能到车路云一体化,从激光雷达上车到端到端模型应用……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有中国车企的深度推动和引领。
技术上的领先,产品品质的提升,为中国车企打造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构筑了坚实的基础。正因如此,中国车企不仅在中国本土的市占率持续提升,还逐渐走向海外市场,获得了更多全球用户的青睐。
这些市场格局的变化,不仅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信心,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蓬勃发展。
然而,在中国汽车市场逐步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之际,我们也必须正视品牌之间此消彼长的客观现实。中国车企销量上升的同时,外资车企、合资车企的销量持续下跌,市场份额不断收缩。
面对这种行业格局转换,业界更需要积极面对。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当下正是品牌继续向上、走出国门的最佳时机,需要把握机遇,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在芯片、基础软件、关键材料等领域,仍然需要突破。
而外资车企、合资车企也不应坐以待毙,亟须转变思路,加强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推出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技术上,可以考虑与中国车企进行合作联动,共同推进技术进步。例如,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就在联合开发新品,这种互相借鉴、共同促进的合作,不仅对中国车企是种利好,对外资车企也是一种有效度缓解转型“阵痛”的良策。
对于合资车企而言,则有必要优化管理模式,加强中方与外方的交流,提升决策效率,应对行业格局转变。
当前,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占率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提升,但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无论是中国车企还是外资、合资车企,都需要在大变革的浪潮之下找准自身的定位,积极创新,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是每一家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