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母婴赛道企业准备上市。
2025年1月2日,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递交招股书,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据公开资料,不同集团于2019年创立BeBeBus品牌,定位高端育儿产品品牌。截至目前,BeBeBus已从最初的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床、餐椅四大核心产品,逐步延展到亲子出行、亲子睡眠、亲子喂养和卫生护理四大关键场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的GMV计,BeBeBus是中国最畅销的耐用型高端育儿产品品牌。
诞生仅五年的BeBeBus目前无疑势头正猛,但就未来的发展前景来说,算是喜忧参半。
一方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3年出生的中国每名新生儿从出生到五岁在耐用型育儿产品方面的估计平均支出为在美国所观察到的支出水平的31.3%,同时消费型育儿产品方面的相关数据也只有36.9%。如今愈发精细化的育儿偏好有望为中国高端育儿产品市场带来新机会。但另一方面,育儿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儿童人口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在中国,新生儿人口从2019年的1470万人减少至2023年的约900万人,育儿产品市场的整体规模在快速减小。
“长江后浪推前浪”,2024年12月,母婴类社区平台 “宝宝树”退市;如今一开年,“BeBeBus”又欲冲击上市。BeBeBus冲刺上市,能否圆梦?
外部挑战:不明朗的行业前景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BeBeBus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9个月(下称“报告期”),BeBeBus的总收入分别是5.07亿元、8.52亿元、8.84亿元,其中后两者的收入增速分别是68%、57.62%,收入增速已然放缓。同期,毛利率分别为47.7%、50.2%及49.5%。
根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发布的《2024年618天猫平台数据分析报告》,BeBeBus拿下了儿童安全座椅和抱婴腰凳/腰带品类销售额第一、童床品类第二、儿童四轮推车品类第三的成绩。
BeBeBus的产品体系是从“四大核心产品”逐步延展到“四大关键场景”。
BeBeBus介绍,公司先确定了以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床、餐椅四大核心产品为基础的产品组合,之后凭借品牌优势,再将商业版图拓展至更多产品类别,引入用于更多相关护理场景的产品,如婴儿睡袋、枕头、喂养场景产品及其他消费型育儿产品,最终实现了由产品驱动的增长模式演变为基于品牌形象的增长模式。
报告期内,在BeBeBus的四个核心场景中,出行场景主要由耐用型育儿产品构成,包括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这部分收入金额分别是3.25亿元、4.74亿元以及4.16亿元,占比总收入分别为64.1%、55.7%以及47.0%。
婴幼儿护理场景的收入从2022年的0.42亿元,飞速增长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2.70亿元,2年不到翻了6倍;收入占比则从8.2%增加到了30.4%。2024年前三季度,睡眠场景实现收入1.47亿元,喂养场景实现收入5.12亿元,均实现同比高增长。
来源:BeBeBus招股书
BeBeBus以耐用型育儿产品确立品牌优势,之后快速拉动消费型育儿产品的第二曲线,从而支撑业绩的增长。
不过,虽然目前BeBeBus仍保持着增长的势头,但整体增长已经减速,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仍需打个问号。
首先,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出行场景,其中三个主力产品已有两类产品的收入增速明显减缓。报告期内,婴儿推车及配件类产品的收入分别为5569万元、8005万元以及8325万元,后两个数据的同比增速依次为43.74%、45.90%;儿童安全座椅类产品的收入分别为6098万元、9084万元以及5988万元,后两个数据的同比增速依次为48.97%、-7.15%;儿童腰凳收入分别为3462万元、7385万元以及6243万元,同比增速依次为113.30%、32.16%。
其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消费型育儿产品,品类整体市场规模增速在未来几年预期减缓。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消费型育儿产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19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2023年至2028年的预测复合年增长率仅为2.5%。
来源:BeBeBus招股书
诸多降速信号,叠加低集中度的行业状况,BeBeBus的市场前景并不明朗。就中国育儿产品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整体行业仍处于激烈竞争阶段。按2023年高端育儿产品的GMV计,前五大品牌的市场份额合计约占18.4%,行业高度分散。
来源:BeBeBus招股书
内部挑战:暴涨的估值与成本高昂的可赎回优先股
不明朗的行业前景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是BeBeBus未来盈利能力的外部挑战,而过高的融资成本则是BeBeBus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挑战之一。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BeBeBus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2123万元、2722万元以及4642万元。紧接着BeBeBus又以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调整了净利润表现,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977万元、5925万元以及7357万元。
明显,调整幅度巨大,2023年份的净利润调整幅度超过100%,2022年份的净利润水平在调整前后甚至发生了盈亏性质的重大变化。为何如此?
原因在于金额巨大的“可赎回优先股利息”。从调整过程可以看到,2022年、2023年,BeBeBus均支付了2559万元的可赎回优先股利息;2024年前三季度,BeBeBus则支付了1900万元的相关费用。
回顾不同集团的历史沿革和重组过程,可以看到不同集团的前身是布童科技。布童科技从2020年7月到2021年5月12日,共经历了三轮融资,公司估值则从3亿元增长到了20亿元,一年不到时间内,估值翻了近7倍。
对于估值的“爆炸”式翻倍,公司的解释是主要因为“我们的营运业绩呈爆炸式提升及良好的业务前景”。
之后,为了重组上市,不同集团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了一家获豁免有限公司并使其成为不同集团的境外控股公司。之后又经历了一系列股权转让和公司设立使得不同集团调整为了VIE架构。
而可赎回优先股就是在集团重组后,为了在不同集团的开曼公司层面反映布童科技的股权架构,而配发给股东的。其中配发原则为投资者于重组前认购的每单位布童科技注册资本对应重组后向他们配发及发行20股A轮优先股/A+轮优先股/B轮优先股。
来源:BeBeBus招股书
而在说明书中披露的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不同集团的资本化情况中,其中A轮优先股数为622.20万股,A+轮优先股数为1151.18万股,B轮优先股数为781.84万股,合计2555.22万股,占比总股数的32.03%。
也就是说,优先股是向之前三次融资的投资者们再融资的产物。然而这次再融资代价可不小。
一方面是这些可赎回优先股的资金成本非常高,在BeBeBus的三种借款中,各期末,租赁负债的实际利率分别是4.90%、4.90%以及5.88%,银行贷款利率从3.10%-4.70%不等,而可赎回优先股的实际利率达到了惊人的10%的水平。
另一方面是这些可赎回优先股又像悬在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现金流可能影响重大。相关条款要求,若公司未能于2026年6月30日前正式申购新股或在指定日期前出售股份,投资者有权要求贵公司赎回全部或部分已发行及流通在外的股份。这就要求公司必须加快上市节奏,而如今只剩一年半了。
来源:BeBeBus招股书
BeBeBus作为一家新锐品牌,未来将走向何方,能否成功圆了港股上市梦,仍是未知数。(《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