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开创上海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专题会议。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提到,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开展第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药品集采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也存在诸多挑战。
一是存在药品质量与临床治疗压力。临床反馈确实存在部分药品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患者对药品的质量存疑,影响服药依从性,疗效受到影响。二是存在药品选择限制与患者信任危机。医院调整药品品种、优先使用集采品种,这对治疗方案选择带来制约,也引发了患者的不信任。三是报量与处方管理不匹配。随着疾病指南更新、患者疾病谱改变、合理用药安全的要求,会导致难以完成采购量。四是药品供应保障与实际需求有差距。部分药品经常出现供货不足的现象、且限量分配,难以保障临床用药需求。
他建议,主管部门做好“管”与“放”的结合。应进一步优化完善集采政策,改变单纯低价、熔断等机制,建议以价格、质量、成本、发展为导向,避免恶性竞争。
比如,能否借鉴基建招标的相关原则,是否应有2-3家企业中标、有一定的应急缓充余地。要平衡仿制药、基础药和创新药医保份额。应加大对集采药品的质量监管力度,确保集采药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可追溯,避免低质量药品流入市场,严惩不良企业。
同时,建立更加灵活和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合理分配药品采购份额,适当放开原研药与非原研药比例。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特殊病种,如罕见病、癌症等,考虑开通特殊通道或者以补充保险等方式来保障患者获取原研药的权利。畅通有经济能力的患者自费购买原研药的渠道。建议医保部门可以根据原研药还是仿制药,进口药或者国产药给予不同的报销比例。
他同时建议,医疗机构做好“临床”与“研究”的结合,不断把关推进。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集采政策、合理用药原则等方面的培训,使医务人员具备配伍集采和原研药品替代联合等使用能力。利用智能化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医生合理用药。经医生评估,原研药对患者的治疗是必要的,如特殊的剂型、辅料等导致的低过敏风险,应鼓励医生使用。医院应建立集采药品使用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定期做好集采药品供应情况、不良反应上报数据、临床用药疗效缺陷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合特色学科常用药,牵头开展集采药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等多维度的真实世界研究。
郑军华还表示,要积极回应公众疑问,提高公众支持度,及时发布集采药品信息和质量抽检结果,提高政策透明度。鼓励一部分人购买高端商业保险,补充基本医保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