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语音克隆令人难辨真假,名人视频遭伪造而‘被带货’,统计显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暴增3000%……”市人大代表、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刘忱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加快迭代,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如果缺乏科技伦理的规范引导,容易滋生出诸多安全隐患,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网络犯罪的新工具。
刘忱分析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即AIGC)短短两年便实现从文生文、文生图到深度伪造、文生视频的跨越。在流量与金钱利益驱使下,会自动生成带有偏见的评论,扰乱舆论生态。引发电信诈骗技术升级,严重威胁公众财产安全。根据专业安全技术公司对全球7个国家的7000多名被访者的调查,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受访者经历过AI语音克隆骗局,70%的人难以分辨克隆声音与真实人声。同时,AIGC信息茧房容易加剧社会偏见,AIGC也容易造成知识产权侵权频发。
刘忱建议,必须多管齐下,从治理机制构建、技术研究加强、伦理训练与数据集优化,到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等多方面入手,方能引导科技向善,有效应对AIGC带来的安全挑战,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要鼓励企业研发AI防御与鉴伪技术,开展主动防御和主动监测。”刘忱提出,应该鼓励科技企业运用技术手段,强化对AIGC虚假信息的甄别。比如,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实现AIGC合成内容追踪溯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均可作为数字水印载体,验证者通过算法对文本中的数字水印进行验证,快速识别机器生成文本内容,实现“主动防御”。又如,引入AI欺诈检测与鉴伪技术,精准识别伪造内容,实时监测并应对AIGC欺诈行为,以技术防御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主动检测”,筑牢安全防线。同时,他建议加快推进落实行业标准,平台机构应开展违规内容检测,防止传播AIGC生成的违规信息,多方联合共同打击AIGC虚假新闻。
“目前AIGC的导向掌握在训练模型的人类手中,算法偏见的根源来自数据。因此,构建更加公正的数据集是解决算法偏见的根本方法之一。”刘忱建议,构建伦理训练与数据集体系。
此外,刘忱建议明确AIGC知识产权归属,细化侵权责任认定,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执法过程中可引入技术手段,对AIGC生成的视频、图像进行版权标识和追踪,为原创作品提供确权服务,维护创作者合法权益,促进AIGC技术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