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主题记者会1月16日召开。
证券时报记者从记者会上获悉,过去一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成绩,“五个中心”建设亮点纷呈。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预计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左右。国际贸易中心持续提质升级,全年口岸进出口总额超过11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国际航运中心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全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150万标准箱,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航运指数期货成交量位居全球首位。
2024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其中,科创板上海累计首发募资额和总市值保持全国第一。上海的银行理财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数量均为全国第一。上海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人数量、管理基金数量、管理基金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93家,总市值超过2万亿元,保持全国首位。上海瞪羚企业数超过旧金山,达67家,全球第一。
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表示,上海金融系统将落实落细中央关于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顶层文件,高质量研究编制国际金融中心“十五五”规划。加大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度,推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大力发展航运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发挥引领区、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试验田”作用,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探索离岸金融业务,更好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
四个关键词囊括上海经济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表示,过去一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可以用“好”“升”“快”“进”四个关键词去概括。
好,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预计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5万亿元,同比增长5%左右。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1%左右;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外贸出口实现韧性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175亿美元左右,占全国15%以上。
升,即城市核心功能巩固提升。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度。国际贸易中心持续提质升级,全年口岸进出口总额超过11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国际航运中心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全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150万标准箱,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
快,即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加快。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启动运行,预计2024年三大先导产业工业产值增长11.9%。上海实施了新型工业化“五大行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4%左右。上海当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累计分别达到1016家和591家;新认定创新型企业总部49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进,即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主要表现为:浦东引领区加快打造、浦东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有序推进,首单海关特殊监管区邮轮直供物资新模式顺利实施;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80条”基本完成,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等政策落地实施,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开放试点正式启动。
顾军表示,2025年上海将突出重点、用好政策,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推进,不断提升投资的质量效益。全年将安排市重大工程投资计划2400亿元,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增速提效。同时,上海将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资金对上海重大项目的支持;根据国家最新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使用范围,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社会事业等领域用足用好专项债;统筹用好地方财政性资金,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的绩效水平;鼓励使用基础设施REITs等国家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智能经济
2024年,上海新质生产力热潮持续涌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表示,2024年,围绕国际经济中心建设,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方案,发布实施低空经济、新材料、工业服务业等24个重点产业政策。一批关键技术攻关突破,落地首个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首家人工智能语料公司,累计63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启航,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正式启用,特斯拉储能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在此背景下,上海新增长动能加快形成。数据显示,新兴产业增势良好,预计全年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高技术船舶、集成电路产值分别增长17%和20%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月—11月营收增长10.9%,占GDP比重达10%左右,已成为上海市重要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165万辆,推广规模位居全国城市第一。数转绿化走在全国前列,5G基站密度、千兆光网建设等指标全国第一。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1.2万家,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成功召开,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全国排名第一。
张英表示,2025年将继续推动上海新型工业化向“新”发力、向“实”前行、向“高”攀登。一是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深入实施“模塑申城”工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二是全力发展未来产业,不断开辟智能终端、生物制造、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未来产业核爆点。三是延伸发展工业服务,在制造服务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绿色低碳服务等领域扩大应用场景,持续赋能产业升级,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过去一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发展企稳回升,持续向好。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预计上海生物医药产值,从上一年的1859.7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超2000亿元。
据骆大进介绍,2024年全市共有7款国产1类创新药、15款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分列全国第二、第一。2023年以来,已有4个创新药在海外获批上市,居全国首位,2024年海外授权许可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0.52%,全国第一。总规模225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成立,遴选组建3个市场化子基金,投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为企业提供“股贷债保担”等全方位金融支持。
上海外贸规模连续9年创新高
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外向型特征明显。目前上海有7.5万多家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约四分之一的GDP、约6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过去一年,上海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表示,2024年,上海外贸进出口4.27万亿元,增长1.3%,规模连续9年再创新高,每年都实现正增长。上海口岸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07万亿元,同比增长3.9%。外贸新业态加速发展。完成跨境电商9610海运出口试点并实行常态化运营,在这个试点下,从上海到美国西海岸的跨境电商海运快线仅需11天,运费比空运降低约80%。
总体上看,上海外贸呈现强大韧性,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朱民表示,2024年上海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近60%,机电产品进出口占比超过5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将近三分之一。去年的突出亮点是船舶和存储部件出口实现快速增长近60%。
上海是外商投资中国的首选地。数据显示,上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600亿美元,外资企业超7.5万家,去年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超过5500家。
朱民表示,上海的总部去年累计认定数超过1000家,达到1016家,其中大中华区及以上高能级总部达213家,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总部66家。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认定591家,外资总部机构和研发中心投入的研发费用占全市外资企业的34%,拥有发明专利近2万项,占全市8%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在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外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上持续发力,推动上海外资外贸平稳高质量发展。”朱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