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在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陈忠洲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建议,北京各区域应当结合当地文化底蕴或产业优势,打造各有亮点、互为补充的消费场景网络,重点推进“文旅+科技”深度融合。同时,还要提升消费环境和服务水平,强化数字化监管与智慧服务,将消费枢纽的建设融入周边社会生态体系之中。
推进“文旅+科技”深度融合
在陈忠洲看来,打造一体化的消费枢纽,能带动城市产业升级,激发经济活力。
具体来看,一体化消费场景整合了“商文旅体”多元要素,能够吸引更多消费人群与社会资本参与,不仅促进餐饮、住宿、购物等传统服务业,也为数字创意、文创设计、科技体验等新兴领域提供发展空间。这样能够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不过,陈忠洲表示,从区域角度看,北京在东西部、南北部的发展水平及消费体验区数量仍需进一步平衡。他建议,应当在区级层面进一步升级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重点设施,着力提升街乡、社区文化站点的软硬件条件,提供演艺、阅读、展览等一体化服务,带动当地消费潜力释放。
对于如何打造各有亮点、互为补充的消费场景网络,陈忠洲提议,可以借鉴华熙LIVE·五棵松的音乐消费特色经验,各区域结合当地文化底蕴或产业优势,发掘独特主题。例如,中关村商圈重点凸显“科技+文创”模式;通州大运河沿线突出水文化、运河文化,并结合工业遗产打造文旅新IP;朝阳798艺术区则可以深化国际当代艺术和数字艺术的特色定位,举办更多创新型艺术展、文化赛事等。
当前,居民游客越发看重“体验式消费”。陈忠洲认为,应当推进“文旅+科技”深度融合,探索更多新兴业态。例如,充分运用VR、AR、全息投影等新兴技术,给传统文化、戏曲、曲艺插上“数字翅膀”,从而吸引年轻人和国际友人更多参与,培育沉浸式体验、数字艺术展等新的消费热点。
同时,在公共文化设施、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也可进一步引入智能导览、互动体验等环节,为游客带来更为丰富的参与感与娱乐性。
公共服务应与商业配套
除了场景拓展,陈忠洲特别谈到,消费环境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是提升消费意愿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要完善公共服务与商业配套,打造宜居宜游环境。陈忠洲提出,可以重点优化交通接驳、停车设施、母婴室、无障碍通道等“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居民游客在出行、游览中获得更便捷与人性化的服务。不仅如此,还要系统升级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智能电子屏与导览牌等关键设施,增强数字化、智能化功能,提高公共服务与商业的协同效益。
其次,陈忠洲认为,可以强化数字化监管与智慧服务。例如,依托大数据、物联网建立智慧化管理平台,整合门票、流量、评价、交易等信息,实现对消费枢纽和周边商户的实时监督与动态调度。政府应与相关平台合作,构建完善的投诉和应急响应机制,对价格欺诈、假冒伪劣、食品安全等问题做到及时处理与公开透明。
此外,陈忠洲建议,应当将消费枢纽的建设融入周边社会生态体系之中,让消费枢纽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鼓励市民、商户、志愿者共同参与公共空间的治理与环境维护。在制定规划、改造方案以及举办大型活动时,积极听取公众与专家意见,确保项目落地能兼顾功能性与社会效益,让消费枢纽不仅“建得好”,更要“管得好、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