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12月消费物价指数(CPI)发布后,美国通胀问题再次引发争议。到底是高通胀将卷土重来,还是通胀尽在联储掌握之中,各方观点并不一致。
通胀数据争议不断
从数据上看,美国消费物价指数自2024年9月触底以来,已经连续3个月回升。CPI从2024年9月的2.4%到2024年12月的2.9%,物价加速上涨迹象明显。但与此同时,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则稳中有降,2024年9月—11月核心CPI均为3.3%,2024年12月核心CPI则意外下降到3.2%。这也被市场解读为通胀回落的信号。
而美联储更关注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指数(PCE)同样自2024年9月开始逐步回升。2024年9月—11月的PCE分别为2.10%、2.31%和2.44%,核心PCE则分别为2.66%、2.79%和2.82%。2024年12月PCE将于1月25日发布。
美国两大通胀指标走势(2023年1月至今)
对于即将发布的PCE,市场普遍持乐观情绪。“美联储传声筒”Nick Timiraos预计,有了CPI和PPI数据,预测2024年12月核心PCE同比增长2.8%。万神殿宏观经济的分析师Sam Tombs表示:“我们仍然认为,核心PCE通胀将在未来两个月小幅下降,这为FOMC在3月底的会议上放松政策提供了支持。”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首席经济学家易峘认为,2024年12月通胀走势能否延续仍有待观察,特朗普政策路径可能对通胀前景及美联储货币政策产生明显影响。易峘认为,如果特朗普在1月20日就任后推动对全球以及中国普遍加征关税或者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可能导致美国通胀压力回升,从而对美联储降息构成制约,美联储2025年降息幅度或不及点阵图目前指向的年内降息2次,甚至可能不降。但是,如果特朗普的关税、移民政策的执行强度不及预期,则市场对美国通胀风险的担忧或将缓解,美联储有望兑现点阵图目前指向的降息幅度。
美联储官员密集发声
在2024年12月CPI数据发布后,多位美联储官员对低于预期的涨幅表示欢迎,认为这表明通胀有望继续回落。
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发表讲话时指出,通货回落进程正在推进,但距离2%的通胀目标仍有差距,需要更多时间来持续实现。他在演讲后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近期长期利率的攀升既体现了新数据的强劲,也映射出市场对财政政策、其他政策以及全球发展等不确定因素的担忧。他强调,尽管通胀补偿的市场指标尚未出现大幅波动,但这一不确定性似乎比货币政策转向或通胀、就业数据基本轨迹的变化更具推动力。
“货币政策的走向将完全取决于数据。”威廉姆斯强调,“经济前景依旧高度不确定,特别是在潜在的财政、贸易、移民和监管政策方面。”
里士满联储主席汤姆·巴尔金表示,新的价格数据延续了通胀下降至目标水平的趋势,但政策制定者仍需采取限制性措施以确保通胀顺利回落到2%。
芝加哥联储主席奥斯坦·古尔斯比则对最新消费者价格数据表示欢迎,认为这些数据支持他缓解价格压力的前景,并对2025年保持乐观,相信能够实现软着陆。
但这些美联储官员均未明确表明何时可能再次降息。来自美联储的调查显示,通胀风险仍然偏高。
1月16日,美联储在其对地区企业联系人进行调查的褐皮书报告中表示,市场普遍通胀仍有上行风险。报告显示,企业预计今年价格将继续上涨,一些企业表示潜在关税可能带来上行风险。报告称:“大多数地区报告销售价格温和上涨,但也有价格持平或下降的情况,尤其是在零售和制造业。”
投资大佬批评美联储“短视”
事实上,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过于依赖高频数据,也引发了部分投资大佬的不满。“新债王”杰弗里·冈拉克(Jeffrey Gundlach)就是其中之一。他批评美联储受短期数据变化影响而变得立场反覆,没有策略性地考量大方向,令市场相信当局的降息立场已由进取变为保守。
“美联储看起来像Mr.Magoo(一个美国动画形象,近视且笨拙的老先生,富有但常因短视陷入麻烦),四处开车,撞来撞去。虽然后来它变得有条理,使通胀下降。但在过去5个月里,我们又经历了一个(通胀)上升趋势。这使美联储重新陷入短期主义,对短期数据反应过度,缺乏战略性。”冈拉克在周二晚间公开表示。
“CPI环比变化让美联储左右为难。”冈拉克说,“市场从激进假设美联储大幅降息转变为预期2025年仅降息一次。”
冈拉克说:“美联储现在与市场同步,市场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变化信号。这与美联储放缓货币政策变化的步伐是一致的。这也是最近几周股市不太乐观的原因之一。”
冈拉克还发出了另一个警告:“在过去40年里,每次经济衰退都伴随着长期债券收益率的下降。但现在不要指望这一点。这次情况不同。我们已经离开了老路,进入一个新的环境。”
冈拉克于2009年创立了双线资本,主要投资固定收益产品。该公司管理私人基金和共同基金、独立账户和封闭式基金等。由于早期准确预测市场的声誉,冈拉克受到了财经新闻媒体的追捧,时常出现在电视节目上。目前,他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9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