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商文旅体展融合机制,推动部门间政策、场景、活动、品牌、产业等互相融合,推出10个以上商文旅体展融合发展示范商圈……在正在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打造同时兼容“吃住游购”一体化功能的商文旅体消费枢纽不断被提及。
1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邀请来自建筑设计、文旅消费、艺术设计等领域的政协委员,在建设规划、场景打造、区域融合方面建言商文旅体消费枢纽发展。
市政协委员、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中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宜夏:
“各管一摊”不再适用
吴宜夏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建议,一体化消费枢纽建设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聚焦本地居民和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打造富有生活情趣的“小而精”消费场景,鼓励呵护小众业态,制定个性化的扶植和监管规则。
“旅游”的概念正在逐渐扩大。在吴宜夏看来,单一消费场景无法再满足居民游客的消费需求,集“吃住游购”于一体的消费枢纽越发受到青睐。
一体化消费枢纽建设与文化、商业、体育、城建、园林、水利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因此这项工作的核心是各部门的协同。吴宜夏认为,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各管一摊”的管理方式不再适用。
以一条创意街区的建设为例,吴宜夏表示,既需要具有落地性的策划谋划、运营前置、统筹推动,也需要专业化、精细化的落地实施和可持续运营,才能收获让人惊艳的效果,实现长久的生命力与消费的带动力。
吴宜夏表示,当居民游客的基本消费需求被满足后,接下来他们会在服务品质、体验等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消费枢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主义、久久为功的过程。对此,吴宜夏建议,各部门要在规划审批、项目导入、场景打造、创意元素融入等多方面共同协作,挨个项目突破,一点一点积累,最终建成老百姓心中的“消费枢纽”。
对于如何具体打造差异化的消费枢纽,吴宜夏提出,要鼓励原创,发展首发经济,区别化对待不同业态的发展。
在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培育新型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扩大时尚消费,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发展。
吴宜夏建议,要设立专班高位推动项目的策划、协调和落地推进,确保各个环节高效运转;广泛引进文化创意、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与创新活力。
市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秘书长安金明:
规划综合业态的区域性休闲区
安金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建议,北京应从国际一流城市建设的高度规划一批、打造一批具有“商文旅体”综合体的区域性休闲区。
安金明认为,所谓“区域性休闲区”,一方面需要具备丰富的文旅商体业态,且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另一方面,业态需要满足全年段市民的休闲消费需求,且运营主体具备统筹多业态能力的综合性消费休闲空间。
安金明建议,在打造区域性休闲区的过程中,相关企业要深入挖掘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结合北京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等,提升区域性休闲区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在打造“商文旅体”区域性休闲区时,安金明还谈到,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国际品牌在北京设立旗舰店、体验店等,丰富消费业态和产品供给。
在安金明看来,一些国际品牌本身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能够为休闲区带来客流,同时其商业属性可以与文旅项目形成业态互补,增加休闲区的留客时长。
“北京在打造区域性休闲区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扩大国际知名度。”安金明还谈道。
对于扩大区域性休闲区的国际知名度,安金明建议,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国际营销推广活动,提高休闲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陈忠洲:
推进“文旅+科技”深度融合探索更多新兴业态
陈忠洲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建议,北京各区域应当结合当地文化底蕴或产业优势,打造各有亮点、互为补充的消费场景网络,重点推进“文旅+科技”深度融合。同时,还要提升消费环境和服务水平,强化数字化监管与智慧服务,将消费枢纽的建设融入周边社会生态体系之中。在陈忠洲看来,打造一体化的消费枢纽,能带动城市产业升级,激发经济活力。
对于如何打造各有亮点、互为补充的消费场景网络,陈忠洲提议,可以借鉴华熙LIVE·五棵松的音乐消费特色经验,各区域结合当地文化底蕴或产业优势,发掘独特主题。例如,中关村商圈重点凸显“科技+文创”模式;通州大运河沿线突出水文化、运河文化,并结合工业遗产打造文旅新IP等。
当前,居民游客越发看重“体验式消费”。陈忠洲认为,应当推进“文旅+科技”深度融合,探索更多新兴业态。同时,在公共文化设施、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也可进一步引入智能导览、互动体验等环节,为游客带来更为丰富的参与感与娱乐性。
除了场景拓展,陈忠洲特别谈到,消费环境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是提升消费意愿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要完善公共服务与商业配套,打造宜居宜游环境。陈忠洲提出,可重点优化交通接驳、母婴室、无障碍通道等“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居民游客在出行、游览中获得更便捷与人性化的服务。不仅如此,还要系统升级景区厕所、服务中心、智能电子屏与导览牌等关键设施,增强数字化、智能化功能,提高公共服务与商业的协同效益。
其次,陈忠洲认为,可以强化数字化监管与智慧服务。例如,依托大数据、物联网建立智慧化管理平台,整合门票、流量、评价、交易等信息,实现对消费枢纽和周边商户的实时监督与动态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