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分歧在加大,尤其是外资,在考虑明年年初关税和汇率的变动影响后,短期风险意识越来越强烈。自9月份以来,港股一直都是A股的领先指数,今天的收盘价还低于9月26日的收盘价,对A股仍然有一定牵引作用。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未来几个月,外资很难做出正面贡献。中间或许有一定波动,但彼岸新政落地之前,方向还会以延续为主。
924以来,游资和散户的相关成交额约为机构的4.1倍,10月中下旬以来约为机构的3.9倍,均显著高于过往的明显上涨行情。外资和机构是负责搭台的,游资和散户的戏唱得再好,台子撤了,站得越高摔得就会越惨。好在从指数上来看,A股这里的位置还不算太高,但个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2025年的关键点在于内需,需要更强势的消费。消费是终端,传导到消费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很多环节缺一不可。但如果终端不能打通,上游的种种利好,最终的结果就会变成“卷”。
消费稳了科技才有希望,这个逻辑很多人是不清楚的,每天想着拥抱新兴产业,却不知道真正的问题在哪里。现在很多产业不是产能的问题,甚至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做出再好的产品,销售额也上不去。也有一些产品规模是上去了,却面临着全行业利润大跌,有些甚至长期亏损的窘境。
很多人提到发钱来拉动消费,钱当然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敢于花钱的信心。这份信心不是来自于有人发钱,而是来自于对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否则发多少钱,可能最后都是用来提前还房贷了,适得其反。
结打到这里,只能等了。种种都是幻象,有钱赚才是有效。
低利率时代,方方面面都在受到冲击,尤其是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把通胀当成习惯的人。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实际上都是浓缩过的,用过去的思维来理解表面数据,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今年年初写过一篇文章——《物价水平——2024年股市的决定性因素》,这个主题贯穿了全年,到2025年,其影响度甚至会更大。
积攒了很久的东西,变起来更加不易。有时候靠内因,有时候要靠外因。很多机构对宏观的预判中,都是悲观情绪为主。对读书读出来的人来说,这是符合理论的,甚至是极大概率的。
但外因从来不是主因,这是我们的特点,没有外因才是主因,每次都是如此。对于环境,还是要积极一些,来什么接什么,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对各方面来说都是如此。
下周是关键,本周的走势代表着对下周的预期。指数在上行,但这里还是低调一些比较好,越高调对后面的要求就越高。
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跌破2%,M1的编制方法进行调整,不同声音的背后代表着不同的逻辑。大家都在寻找各自理解中最安全的方法,尽管有的时候外界可能会误解。这份努力毋庸置疑,但是不是鸿鹄们心中所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辨别的,只能看着结果去推导过程,现在有些像是在给基本面做技术分析。底部清晰的时候,不一定非要靠大涨赚钱,放慢节奏,一直都有赚钱机会,这也是一种选择,只是可能会让很多老股民无所适从。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习惯灰色吧。
(来源:朱酒如一的财富号 2024-12-04 23:57)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