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02 01:20:11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湖北
假消息,别接盘地产股
假消息,别接盘地产股
发表于 2025-01-01 21:54:10
来源:证券时报

  回顾2024年,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放松政策,市场信心和预期进一步改善,大量的潜在购房需求得到释放,成交量出现强势反弹。

  1月1日,深圳贝壳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新房成交同比增近两成,二手房成交同比增超六成。在成交量大幅回升的同时,“以价换量”仍为主基调。

  此外,据北京市住建委网签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突破2.1万套,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66%,网签量创下21个月新高。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2024年11月26日至12月25日),广州二手住宅市场活跃度持续,网签量维持在1.1万宗以上水平,环比增长0.67%,同比增长17.33%,成交量创年内新高。

  深圳二手房市场重回主导地位

  1月1日,据深圳贝壳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24年深圳新房住宅成交37972套,同比增长20.1%;二手住宅成交54487套,同比增长66.3%。

  2024年,深圳楼市有四分之三时间处于“低位横盘期”。作为深圳楼市一年来的“分水岭”,“9·29新政”给深圳楼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2024年9月29日,深圳发布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包括调整分区住房限购政策、取消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转让限制、调整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等措施。随后,深圳进一步调整非普住宅标准等政策,进一步提振市场人气。

  乐有家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细化到2024年各月来看,12月深圳一手住宅预售网签6769套,环比11月下跌16%,但仍维持着较高水平,也是全年月度成交的第二高点。10月至12月,深圳二手成交量明显复苏,网签及录得量“三连涨”,一路回升至8000套“繁荣线”之上。

  此外,2021年至2022年,深圳楼市交易量以新房为主,占比在六成左右;2023年,一二手成交占比五五分,二手略微高两个百分点。到了2024年,二手房市场重回市场主导地位,一手住宅网签占41%,二手住宅网签占59%。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深圳这类地少人多的一线城市而言,存量房市场占主流也是楼市稳健运行的表现之一。

  “以价换量”为主基调

  与成交量回升相比,深圳新房和二手房市场依旧以“以价换量”为主基调。

  “量增价稳是2024年二手房市场的写照。”这是多位深圳房产中介经理对记者的回复。福田区八卦岭资深房产中介黄经理表示:“购房者已经理性很多,不会再盲目追高,大部分房源价格还在探底过程中。”

  乐有家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新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5.40万元,同比下跌10%。在市场“以价换量”的主基调下,近4年开发商让利颇多,新房价格持续下滑。此外,2024年深圳二手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6.3万元,同比跌幅3%。2023年,深圳二手房价同比跌幅达到12%。对比之下,2024年二手房价的回稳趋势也十分明显,并在四季度全面呈现“止跌回稳”。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此前表示,本轮新政是近两年以来所有救市举措中持续时间最长、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次,仅从当前二手房的录得量就能看到此轮新政的成效仍然在持续发酵,但可以看出当前市场的所谓“放量”,依然是靠“以价走量”,市场回暖后的普调价格仍为时尚早。

  中指研究院最新发布《中国房地产指数百城价格指数报告(2024年12月)》显示,去年12月百城新建住宅销售均价环比上涨0.37%,同比上涨2.68%;二手住宅销售均价环比下跌0.53%,同比下跌7.26%。对于2025年,中指研究院预计,乐观情形下,若城中村改造及收储存量房等政策加快落实,居民置业意愿提升,202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或可实现止跌,但在市场修复过程中,不同城市市场恢复节奏和恢复程度将延续分化态势,其中核心一二线城市受益于政策加力及市场优质供给增加,有望率先止跌回稳。同时,宏观经济运行企稳、居民就业和收入改善也是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必要条件。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2024年房地产市场开始探底、触底。2025年将是止跌回稳的关键期,关键是前期部署的政策能否落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