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06 14:54:57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广东
转发
发表于 2025-01-05 23:11:20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王兆寰


  2025年开年的A股经历了又一次强势震荡,仅两个交易日沪指下跌超过4%。投资者们纷纷质疑:证监会辟谣,市场没什么反应,牛是不是真走了?

  有意思的是,面对市场的调整,新股的表现依旧抢眼,国债期货集体创历史新高。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在短期的市场下跌环境,新股方向易受到部分投资策略的关注,这也体现了市场短期的不确定性。同时,在资金层面可能存在国债和股市的跷跷板效应。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宏观基本面并不是本轮市场下行的主因。当前正处于政策空窗期,经济基本面整体平稳。PMI仍处荣枯线之上,以旧换新政策如期延续,宏观流动性仍合理充裕,汇率不会出现超调风险。岁末年初的集中调仓,或导致了本轮市场下行。

  报告预计,春节后市场开始酝酿春季攻势。从风格配置来看,预计纯粹的小盘风格难以延续,大盘价值风格占优;从板块配置来看,建议继续采用红利+主题的杠铃策略,并更偏向红利,同时密切关注医药板块政策催化。

  深幅调整

  进入2025年,A股并没有迎来开门红,在两个交易日里沪指跌破3300点,接近10月以来的震荡区间下沿,A股有近5000家个股下跌,各主要宽基指数、风格指数和行业指数普跌。

  1月2日晚间,对于市场传言“监管部门指导上市公司1月15号之前释放全部利空,以及保险公司大额赎回公募基金”,证监会辟谣称都是谣言。

  证监会表示,已关注到相关虚假信息,已布置依法追查消息来源,并将依法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股市谣言的行为,持续净化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环境。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A股市场突然大跌,主要原因与美国特朗普上任后可能实施的关税政策有关。市场对特朗普可能加征关税的恐惧情绪加剧,导致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尤其是在全球市场动荡的背景下,A股难以独善其身。美股的持续下跌和中概股的表现不佳也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促使他们选择割肉离场,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陈兴文直言:随着春节的临近,市场情绪预计将逐渐降温。尽管政策处于空窗期,但春节前市场仍较为活跃,预计春节后政策预期将重新升温,市场将开始酝酿春季攻势。强势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在路上,可能会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陈兴文认为,面对当前的市场情况,投资者应理性分析,拉长时间,降低预期,保持战略定力。尽管近期市场波动较大,但相信今年稳楼市和股市的刺激力度不会小。投资者在持仓布局时,可以考虑适度加仓,但要注意风险控制,耐心等待市场反弹的机会。

  恒生前海基金认为,科技成长方向回调明显,前期交易情绪较高的TMT板块下跌,整体来看市场成交额缩量,个股跌多涨少,市场情绪趋冷。

  在宏观方面,2024年12月制造业PMI继续维持荣枯线以上录得50.1%,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本月内美国新一任领导人将正式入驻白宫,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影响市场近期风险偏好。

  在恒生前海基金看来,近期,市场对国内政策发力和潜在海外扰动的定价趋于客观,前期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现,但持续性尚待观察,政策驱动经济持续改善的期待出现下修;另一方面,在主题投资演绎趋于极致的情况下,短期赚钱效应收缩。在此过程中,各类资金依次下修了牛市短期一蹴而就的期待,市场重回震荡市,短期内的调整或许不可避免。

  对于后市行情,恒生前海基金认为,当前市场并没有实质上的重大利空,等待流动性改善之后有望重回正轨,产业趋势主题行情或仍有后续,大消费支持政策仍持续催化,中长期维度上可持续关注科技、制造、消费、医药等行业的产业趋势机会。

  明泽投资基金经理高安婧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期A股市场表现不佳。部分投资者存在观望情绪和存量博弈的认知,同时宏观经济数据和美股等外围市场表现也有一定影响,可能会令部分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前景产生担忧,进而导致市场短期波动。

  市场短期是不确定的。高安婧认为,趋势层面,随着积极政策不断落地实施,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以及未来增量政策的持续推出,有望进一步驱动国内经济持续复苏。

  跷跷板效应

  随着股市的调整,1月3日,国债期货表现抢眼,收盘集体齐创历史新高。30年期主力合约涨0.22%,10年期主力合约涨0.22%,5年期主力合约涨0.33%。

  同时,新股的表现亮眼,1月3日,天和磁材(603072.SH)和黄山谷捷(301581.SZ)分别上涨了290.24%和154.58%。

  高安婧分析指出,其主要在于市场短期的下跌环境,新股方向易受到部分投资策略的关注,这也体现了市场短期的不确定性。同时,在资金层面可能存在国债和股市的跷跷板效应。当然,还需结合宏观层面信息来看,例如:内需不振与外部压力为2025年政策增量打开空间,决策层对于扭转经济形势的持续发力,是当下判断各类资产投资机会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业绩预告的进一步揭晓,高安婧认为,未来的看点包括:以品牌出海、新消费为代表的产业将持续发力,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的繁荣;同时,部分TMT和生物医药的公司预计全年业绩向好,显示出持续增长的势头。建议关注其中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潜力。在投资策略层面,看好新质生产力中的绩优成长方向,如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新一代通信技术,以及对低PB、高股息等方向保持中长期看好。

  华西证券最新报告指出,当前A股的核心矛盾由内部因素转向海外因素,国内政策预期阶段性兑现,海外方面则面临关税和再通胀的不确定性,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和风险偏好出现回落。

  报告认为,短期调整后,沪指距离10月以来的震荡区间下沿有不到2%的空间,沪深300指已接近10月以来低点,在这个位置不应过于悲观,静待市场磨底后企稳。一方面,极低利率推动市场风险溢价持续上升,指数估值有支撑;另一方面,国务院指出“对已经确定的工作能早则早、宁早勿晚”,后续增量政策具备进一步发力空间,在稳楼市、稳股市和促消费方面有望重点发力。

  春季行情如何演绎?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元旦后市场选择了快速的破位下行,虽然绝对下跌幅度没有10月8号冲高回落的那一波幅度大。但是下跌速率快,分时上基本没有像样的反弹,并且没有基本面的利空出现。

  如何理解这一波极速的下跌,牛市是否已经离去?夏风光认为,其实自“924行情”以来,就是在政策预期和宽裕的流动性双重驱动下,以中小盘估值抬升为主要运行特征的。大规模的进场资金属于短线性质,近期在技术破位后,资金的短期预期空前趋同,导致了这一波快速杀跌。但是市场牛市的根基在于充沛的流动性,企业盈利上升的预期,如果仅仅是风险偏好的回落,不会改变中长期的方向,反而会提供一个更好的配置价格。

  在夏风光看来,典型的例子就是恒生指数,港股市场属于弱势离岸市场,受海外美元高利率影响更深,但去年以来行情见底的比A股早,本周也比A股要强,底部抬升的趋势很明显,这就是因为港股市场的高股息蓝筹股不断有资金流入,对指数形成了很好的支撑。虽然A股的估值上略高一些,但是境内资金的无风险利率更低,股债剪刀差更大,中长期资金大概率仍会向股市流动,牛市的根基仍然牢固。所以元旦前后的这波下跌,更类似于行情启动前的挖坑走势。

  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认为,市场的大幅下跌有些让人莫名其妙,市场的“小作文”也被监管层立即予以澄清,好像各方面处于一个相对真空期,但市场的下跌是实实在在的,对投资者的打击也是沉重的。

  易小斌称,只能认为首先是机构的调仓导致了部分品种卖出后的下跌,市场的走低又使新买入品种还在观望等待中,造成了市场的疲软;其次,是1月20日美国新总统上任后可能采取的措施使许多资金产生了先回避风险的想法;第三,是经济数据还是没有起色,加深了投资者的担忧。

  易小斌并不认为这种挖坑式的杀跌打开了下跌通道,反而好过温水煮青蛙式的阴跌,“这种走势更多的是快速向中长期均线靠拢后孕育着后续更长远的走势”。

  距离春节有16个交易日,在易小斌看来,这种大幅动荡的态势不会持久,虽然无法判断春节前能否立即回升,但至少这种快速杀跌的方式对于底部的确立更加容易判断一些,估计短期就会看到节前的一个低点。

  易小斌表示,在发行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后,新股的表现一直较好,在市场下跌的环境下,资金可能会青睐新股和次新股,毕竟这些公司没有高位套牢盘,运作起来更加方便。

  “目前的投资策略没有改变,依然是寻求具有相对确定性的成长型公司,主要的关注点在科技+消费两个大的板块中,主题投资还是会参与到AI应用、机器人、低空经济和新能源的技术创新等板块或行业中。”易小斌如是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