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金融强国?如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1月11日,在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对上述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资本市场是金融强国的载体,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外开放和成长性,金融强国难以实现。下阶段资本市场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配套严刑峻法,防止IPO天使化,打通长期资金入市堵点、痛点,进一步完善受损投资者的救济机制。
吴晓求认为,金融强国的定义是基于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以健全的法制、严格的契约精神以及高度市场化的经济制度为软实力的现代国家制度体系。自由化、国际化的本币,以及高度开放的资本市场的形成,是金融强国两个最重要的标志,也即“双支柱架构”。
“双支柱架构是中国迈向金融强国的重要引擎。”吴晓求说,要着力推进人民币的自由化和国际化,提升人民币信心、维护人民币长期信用;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资本市场完善与透明度提升,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构建多层次、灵活的市场体系,提升市场吸引力和抗冲击能力。
针对如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吴晓求着重进行了阐述。“资本市场已经走出了阴霾,我们不能因为这几天市场下跌就丧失了信心,要看到其运行结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他说,未来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方向是市场化和法治化。
首先是严刑峻法。吴晓求说,发展资本市场需要配套严刑峻法,只有严刑峻法,才能威慑欺诈上市、虚假信息披露、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刑峻法要排在第一位”。
其次是防止IPO天使化或VC化。吴晓求说,要深刻理解注册制和IPO的内在含义,资本市场在推动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方面具有战略性意义,但同时这些高科技企业必须符合IPO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防止IPO天使化,还要防止个别IPO的“ICU化”。
“资本市场不是‘救济’市场,是为了企业更好成长。”吴晓求说,投资人需要回报,获得与风险市场相匹配的风险收益率;企业融资后要为市场提供更多利润。
再其次是要拓展资金渠道。他说,要打通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堵点包括三年长周期考核、商业保险资金入市偿付能力指标等,同时进一步丰富央行关于资本市场流动性储备的预期机制。
建设金融强国既需要硬实力,更离不开软实力。吴晓求表示,金融强国建设离不开强大的实体经济基础和强劲的科技创新动力,这是硬实力。实体经济是金融强国的根基和支撑,科技创新是金融强国的核心驱动力。
“某种程度上,建设金融强国比建设经济强国、贸易强国甚至军事强国都要难,因为它和国家软实力息息相关。”吴晓求说,中国金融强国建设需要从法治、契约精神和透明度这三方面发力。
他表示,透明度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前提。建立更严格、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是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降低风险、增强市场吸引力的关键措施;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吴晓求还分析了金融强国的实现路径。在他看来,金融强国的实现路径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其中,市场化是金融强国形成的历史起点。吴晓求表示,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市场供需力量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手段,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主体的活力。
法治化是金融强国形成的制度基石。吴晓求说,构建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健全法律监管机制,确保市场规则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为金融强国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有了法治化才有透明度,透明度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有了法治化才有社会契约精神的延伸。
国际化是实现金融强国的核心路径。他表示,增强资本市场的全球竞争力,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要鼓励本土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逐步放宽外资准入,打造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交易中心和全球财富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