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台州宣言》解析会暨吉利控股亚冬冰雪体验之旅活动在哈尔滨举行。活动现场,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发布集团2030愿景:引领绿色智能通行生态。同时发布集团未来三年战略目标:至2027年,整车销量超500万台,成为电动化智能化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逐步形成差异化的绿色智能通行生态竞争力。
“一三三”战略“航海图”发布
2024年,汽车产业变革持续,市场竞争加剧。吉利控股集团协同各子品牌,直面挑战,预计全年实现总销量约332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超148万辆,同比增长约52%,新能源渗透率预计将达到45%,彰显出稳健高质量的发展韧劲。面对全球经济新形势和行业竞争新格局,吉利控股去年9月份发布了《台州宣言》,将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聚焦汽车主业、布局科技生态、提升竞争力、稳中求进,推动“让世界充满吉利”的企业使命早日实现。
吉利控股围绕落实《台州宣言》,发布了集团2030愿景:引领绿色智能通行生态,吉利控股致力于以创新的绿色智能科技,为用户提供“可油可电可醇”的卓越产品与灵活能源服务,推进“安全放心、普惠平权”的智能出行与运输解决方案,引领“绿色低碳、智能共享、乘商互联、天地一体”的通行生态。
为更好推动实现2030愿景,吉利控股还发布了“一三三”战略思路指引,涵盖一个总纲:即《台州宣言》;围绕三大转型,即组织与文化转型、竞争力转型、管控模式转型;强化三大板块,即整车业务、核心零部件和生态业务。“一三三”战略是吉利控股的战略航海图,不仅将为吉利电动智能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也将有力推进打造集团可持续未来。
吉利控股CEO李东辉发布吉利控股战略航海图公司供图
李东辉表示,吉利控股既生产乘用车,又生产商用车,乘用车注重用户出行体验,商用车注重物流运输体验,实现“乘商互联”发展格局。吉利控股要实现从产品制造竞争力向生态服务竞争力转变,从规模成本优势向绿色智能科技优势转变,从各品牌独立运营向全球化深度协同转变。
乘用车板块规划“两横七纵”
吉利控股始终坚守造车主业,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用车体验。“聚焦汽车主业”也是《台州宣言》五大战略支柱中的核心思考。2024年,吉利控股的乘用车全年实现217万辆销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约32%。其中新能源渗透率连续5个月突破50%,全年新能源总销量超88万辆,同比劲增92%。目前,吉利控股的乘用车板块已构建起完整立体化的产品矩阵,打造了吉利、吉利银河、领克、极氪四大品牌生态圈,能为用户带来多元选择与极致体验。
为了实现三年增长目标,在《台州宣言》战略指引下,吉利控股的乘用车板块将形成吉利汽车集团和极氪科技集团,两大汽车业务主体的“两横”布局。其中,吉利汽车集团整合吉利、吉利银河、雷达、翼真等,面向大众主流市场,加速新能源转型;极氪科技集团整合领克、极氪,组建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出于对战略转型全新阶段的长期信心,吉利控股的乘用车板块将2025年销量目标定为271万辆,较2024年总销量增长约25%。其中,吉利汽车集团目标200万辆,吉利银河挑战年销100万辆,同时持续挖掘海外市场全新增长点,力争2025年实现海外市场15.6%以上增长;极氪科技集团目标71万辆,未来两年将成为年产销百万辆级、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2025年,吉利乘用车新能源销量目标为150万辆。
技术协同上,吉利控股的乘用车板块将在整车机械架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驱系统、动力电池及超级电混七大领域深化协同。在整车机械架构上,布局GEA全球新能源架构和SEA浩瀚架构;打造一套共享的电子电气架构EEA4.0,统一“大脑+区控”架构形态,针对车辆的整车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按品牌定位进行协同开发,实现功能服务智能化、网联化,算力资源一体化、敏捷化,软硬架构标准化、平台化,架构形态全面升级,大大提高研发效能;在智能驾驶领域,针对大众主流市场和高端豪华市场打造两套智驾方案;在智能座舱领域,最大化共享软硬件资源,实现智舱技术底座、底层软件的统一,在应用层根据用户体验打造FlymeAuto、ZEEKRAIOS两套座舱系统;加强神盾电池和金砖电池两大品牌的协同效应;规划180和220两大电驱平台,实现60—600千瓦、1600—9000牛米的性能全覆盖等。
吉利控股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解析吉利控股七纵布局(公司供图)
“两横七纵”是吉利乘用车板块聚焦汽车主业,决胜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动作。通过资源深化整合,不仅可以更好链接用户,更有利于协同车型规划、技术路线、优化产业链布局,不断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优势。
吉利控股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在《台州宣言》的战略指引下,吉利乘用车板块将不断深化落实“两横七纵”,聚焦产业链核心技术创新,为引领全球新能源转型与智能化突破,构建中国品牌的全球声誉与长期格局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