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可以为世界提供更大的投资机遇,国际投资者对内地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方面,互联互通机制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开发。
11月26日,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第二届HKEX中国论坛上表示,目前香港交易所正在与沪深交易所就沪深港通纳入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以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交易等优化措施进行紧密合作,希望可以尽快落实,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和便利。
自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和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以来,投资者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沪深港通的成交额屡创新高。2024年前10个月,沪深股通和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额分别达到1363亿元人民币及439亿港元,分别占中国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总成交额的7.3%及17.2%。
截至2024年9月,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香港证券总值超过3.3万亿港元,较2014年底高出200多倍。随着沪深港通机制的持续扩容和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已经由股票陆续扩展至多种资产类别,包括于2017年推出的债券通、2022年将ETF纳入沪深港通,以及2023年推出的互换通。
陈翊庭指出,展望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可以为世界提供更大的投资机遇,国际投资者对内地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方面,互联互通机制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开发。
香港交易所近期推出系列改革,香港市场出现积极信号
陈翊庭提到,过去十年来,互联互通机制一直运作顺畅,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持续优化升级,成交活跃度不断提高,为香港和内地市场带来了双赢。目前沪深港通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交易和持有内地A股的主要渠道,有将近77%的外资通过沪深港通渠道持有内地股票。
债券通方面,自从2017年启动以来,短短几年内入市的境外投资者已经达到830家。债券通北向通也已经成为了国际资本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主渠道,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交易中,一半以上是通过债券通进行的。
除了优化互联互通之外,香港交易所集团近期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上市规则改革和市场改革,提升香港市场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这一系列的上市改革,香港交易所提升了香港市场的效率和对于新经济公司的包容性,希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机遇。
最近,随着利率下降和国内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香港市场出现了很多积极的信号:香港股票市场、ETF市场和衍生品市场成交额以及沪深港通的成交额都在10月创下新高;新股市场也明显回暖,多只大型新股陆续上市,不少国际长线基金参与了这些新股的认购。
互联互通机制仍有较大的潜力有待开发
在未来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发展和深化扩容方面,工银亚洲研究团队指出,互联互通交易标的和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容空间可期。在股票市场联通方面,交易标的仍存持续扩容空间。在债券市场联通方面,盘活“债券通”项下债券资产的潜在流动性管理价值,是市场关注的政策创新焦点。
此外,未来互联互通机制可探索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渠道在香港离岸市场开展市场化债券回购业务的可行性。第三是“债券通”项下在岸债券将可作为“互换通”交易、离岸国债期货交易保证金,进一步推动在岸债券成为国际市场常用担保品。后续,“债券通”项下的业务类型有望进一步拓展至债券借贷、债券远期等更丰富的交易类型存在空间。
在资管市场联通方面,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推出的5项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支持政策中,其中3项资管市场联通政策为推动香港与内地资产管理市场深化互联提供了政策支持。一是REITs产品纳入互联互通,二是ETF产品类型拓展至债券型ETF存在空间,三是理财通可投资产品范围存在进一步拓宽空间。
在衍生品市场联通方面,衍生品互联互通机制开通最晚、未来扩容空间较大:一是“互换通”北向交易标的可进一步扩容,二是“互换通”南向交易有望适时启动,三是未来有望建立更广泛的衍生品互联互通机制。
工银亚洲研究团队认为,可以考虑鼓励更多主体参与互联互通交易。一是“大湾区理财通”可逐步拓展至内地更多地区,二是港股通投资者准入门槛存在进一步降低空间,三是中资金融机构在离岸市场开展互联互通机制下有望发挥更重要作用。
在提升互联互通交易“便捷度”、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互联互通税费成本有进一步降低和优化空间。扩大互联互通人民币计价应用范围有助于降低汇兑成本,跨境开户或可逐步得到政策进一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