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品榜”12月4日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抖音旗下的豆包以5998万月活跃用户数断层领先,代表创业公司的Kimi以1282万月活居第三。前20的AI应用中,来自大厂的占据一半。
数据差距背后,业内涌起一轮关于大模型创业公司能否逃脱大厂阴影的讨论。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有时陷入“创新者的窘境”,无法在新的技术浪潮到来时作出敏捷反应,被创业公司取代。然而,在大模型风潮中,以字节为代表的大厂虽然起步稍晚,但已开始向创业公司发起围剿。
AI产品榜统计的国内AI应用月活用户数趋势。
“AI产品榜”近期举办的一场行业论坛上,快手大模型产运负责人李杨提到,大厂在跨部门协同和多角色协同上的难度会更高,表现为应用层面的动作没那么敏捷,但大厂可以“相对饱和式地投入”。
口袋足够深,是大厂的比较优势之一。不仅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烧钱”,C端(用户端)AI应用买量拉新也是一笔不小开支——而且流量的入口被大厂把持。
硅基流动创始人袁进辉做了个比喻:模型训练的数据处理量像一个游泳池,而一旦上线火爆的应用,模型推理需处理的数据量像一条没有止境的大河,“真正去用模型的时候才是支出的大头”。
买量营销方面,一项从移动营销平台AppGrowing统计到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Kimi、豆包、星野、腾讯元宝等国内十款大模型产品,今年合计投放金额估算达15亿元。月之暗面为Kimi累计投放5.4亿元,主要的投流平台在字节旗下的巨量广告;豆包以4亿元的投放位列第二。
互联网大厂AI团队的战斗力,是李杨提到的另一优势。快手在今年6月上线对标Sora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 李杨直言“可灵AI”团队的“战斗力非常强”, 模型迭代速度是一个直观体现:几乎每周迭代一次,从用户的反馈中获知用户需求,进而反哺给模型。
与此同时,快手“可灵AI”从一开始就确定好付费订阅和出海的商业化路线。李杨说,有些人质疑“可灵AI”的商业化是不是太过着急,但由于模型训练和推理成本高昂,如果按照传统的互联网免费模式去探索,“连回血的机会都没有,可能就被干废了”。商业化也是验证场景PMF(产品市场匹配度)的最好方式,帮助团队快速判断是否有价值去持续投入。
大厂持续发力的态势下,创业公司何去何从?
一位风投机构AI领域的投资人此前向南都记者表示,C端竞争中,创业公司容易落入大厂射程范围,直接面临同巨头的较量。“中腰部的大模型创业公司要想卷出来,我觉得非常难。”这位投资人坦言,创业公司更多是扮演前期实验商业模式的角色,大厂一旦下场,一些中腰部企业可能就失去了立足之地,“这个市场很残酷”。
前述行业论坛上,生数科技和智谱两家相对头部的大模型创业公司依然乐观。
生数科技投融资负责人樊家睿说,生数科技团队具备对技术前瞻性的认知和预判,此前便领先于Sora将Diffusion与Transformer融合架构应用于视频生成领域。互联网大厂虽然优势显著,但生数科技的竞争力在于对技术的认知,对产品未来走向的预判,以及和用户、创作者之间的紧密结合。
“目前的(月活数据)结果还不代表最终的成败,包括豆包也有用户留存上的风险。”智谱产品战略总监李子玄认为,豆包未来可能代表着对用户通用需求的满足,但创业公司其他产品还能通过差异化获得市场空间。
智谱在11月29日推出的智能体AutoGLM,能在手机上实现跨App自主执行任务,比如比价点外卖等。李子玄说,大模型初创企业做这类智能体产品,也面临手机终端大厂的竞争。智谱AutoGLM的优势是用更快速的开发,让智能体能力更加泛化,并向客户验证产品。从实际成效看,智谱同荣耀、三星、华硕等消费电子终端厂商达成了业务合作。“面对一个蛋糕,你吃哪一块儿,我吃哪一块儿,各自找到了生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