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挑拣与智能AI挑拣相结合,不放过任何一个大于0.2mm的黑点;仿生电子舌风味分析加感官评价专家全指标检测,确保燕窝口感……作为人们追求美与健康的代名词,燕窝从“旧时王谢堂前燕”,到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离不开产品的迭代创新与工艺的不断升级。《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走进位于厦门的燕之屋燕窝智能工厂,探寻一碗燕窝背后的创新密码。
据了解,燕之屋燕窝智能工厂于2024年5月开园,建筑面积近8.3万平米。该智能工厂的落成,践行了燕之屋“创新、高效、智能”的发展理念,实现了智能制造、集成研发、智能物流、智慧办公、智慧展览、智慧安防、绿色能源七个方面的全面升级,是燕窝行业前沿“智慧工厂”,树立了燕窝行业智能制造新典范。
走进燕之屋挑拣车间,数百名挑毛师正紧张忙碌着,认真挑拣燕窝当中的杂质。“燕之屋的碗燕产品从原料到货到成品出库再到消费者手中一共须经历49道工序,层层把关。燕之屋坚持采用手工的挑拣方式,不放过大于0.2mm的黑点,以确保燕窝干净无杂质。”工作人员介绍说。
同时,燕之屋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将匠心精神和智能化相结合,引进AGV智能机器人、智能AI挑拣设备等设备,打造燕窝挑拣自动流水线,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人为误差,提高产品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在燕之屋燕窝智能工厂内,还藏着一颗“智慧大脑”。记者走进位于工厂7层的燕之窝研究院,燕窝产品研发和品质升级的奥秘在这里揭开。
“大家眼前看到的实验室进行的是燕窝营养与健康效应的基础研究,这两台像冰箱一样的设备分别模仿我们胃和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大肠中微生物发酵的过程。通过这些设备我们可以研究燕窝用什么样的工艺炖煮,才能让它的营养更好地被消化吸收。”燕之屋燕窝研究院基础研究部高级经理柳训才介绍。
据悉,燕窝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1月,现已发展为集产品研发、工艺技术、基础研究、CNAS检测等职能于一体的专业燕窝研究机构。在燕之屋燕窝智能工厂内,燕窝研究院拥有5000m²专属空间,300余台(套)研发及研发相关仪器设备,以及9大科研平台,集成包括新品研发、新原料开发、加工新技术研究、智能制造装备研究等9大科研创新功能体系。
“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燕之屋产品提升新口感、新功能等方面赋能,丰富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柳训才说,新产品的研究、发布,不仅充实了燕之屋的产品线,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推动了产业的科技化、数智化、绿色化升级。
据了解,截止至2024年12月17日,燕之屋拥有国内外授权有效专利17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外观设计专利83项。研究院发表论文57篇,其中SCI论文18篇,专著2部。经知名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有限公司认证,截至2023年12月,燕之屋在全球燕窝行业专利总数量领先、自主发明专利数量领先。
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与匠心也不断赋能产品迭代升级,越来越丰富多样的燕窝产品来到消费者手中。记者了解到,燕之屋深入洞察消费需求,针对传统燕窝消费中“料理麻烦、口感不一、食用不便”的痛点, 先后开发出碗燕燕窝、鲜炖燕窝、冰糖官燕等多种规格、多种口感的方便即食燕窝,开创了即食燕窝新品类、新消费形式、新业态,目前已经成为燕窝消费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