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2月5日讯 在停牌了18个月后,宝宝树走到了退市的边缘。
港交所昨日宣布,由2024年12月9日上午9时起,宝宝树集团(以下简称宝宝树)的上市地位将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予以取消。该公司的股份自2023年5月2日起已暂停买卖,未能于2024年11月1日或之前履行复牌指引而复牌。于2024年11月22日,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该公司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当天宝宝树宝也发布公告称,公司为推进复牌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复牌指引工作,公司尊重上市委员会的决定。经考虑公司的事实及情况后,公司将不会根据上市规则申请复核该决定。
七年累计亏损近40亿,退市前市值仅4.4亿港元
宝宝树,成立于2007年。历经多年发展,已从单一的社区模式转型为电商平台销货模式。在互联网母婴行业热潮的推动下,宝宝树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包括经纬中国、SIG海纳亚洲、千合资本、聚美优品、好未来等,均对其进行了投资。
2016年,宝宝树迎来了D轮融资,复星集团携手晨山资本、好未来共同参与了这轮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后,宝宝树的估值飙升至140亿元人民币。2018年,宝宝树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达到135亿港元,业绩也迎来了巅峰,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归母净利润5.26亿元,这也是公司历史上唯一盈利的年份。
然而,自2019年以来,宝宝树的业绩陷入了巨额亏损的泥潭。据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宝宝树的归母净利润亏损额分别为4.94亿元、4.7亿元、3.87亿元、4.68亿元,累计亏损达到18.19亿元。若将2018年上市当年除外,宝宝树在七年时间里累计亏损更是高达39.51亿元,接近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5月初开始,宝宝树已经停牌数月,且自2023年3月发布2022年年报后,其财报再未更新。截至停牌前,宝宝树的股价仅为0.265港元,市值也缩水至4.4亿港元。
12月4日晚,宝宝树集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就公司取消上市地位一事做出进一步说明。
宝宝树表示,尽管取消了上市地位,但这一决定并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公司整体经营持续向好,现金流稳定,为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行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声明中,宝宝树集团坦言,取消上市地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此举并不意味着公司将关闭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渠道。对于未来的资本运作计划,宝宝树集团表示将视市场情况而定,确保公司能够持续稳健地发展。
此外,宝宝树在声明中进一步指出,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人口发展新形势,公司将一如既往持续优化经营策略,提升运营效能,强化核心能力与技术创新,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在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时指出,宝宝树被港交所摘牌是一起严重事件,其未能如期履行复牌指引,可能意味着内部整改成效未达预期,或正面临难以逾越的难关。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记重击。
复星系合计持股49.62%
从股权结构来看,复星系在宝宝树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宝宝树2022年半年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复星系合计持股49.62%,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此外,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持股9.95%,好未来教育集团持股8.70%。
然而,今年4月1日,宝宝树集团却发布公告,宣布延迟刊发2023年度业绩及寄发2023年报,至今仍未公布出2023年业绩。
更为严重的是,今年7月,宝宝树发布了一则关于独立调查和内部控制审查的公告,显示公司存在42笔未经授权或不当支付的大额款项,涉及挪用资金和非常规财务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宝宝树也曾经历被指财务造假和前CFO徐翀的舆论风波。当时,宝宝树发布公告,免除徐翀董事、CFO,取代徐翀的是“复星系”的高晓光。
在这则公告发布后没多久,网上就有自媒体发布所谓徐翀的爆料信息,称宝宝树集团及大股东复星集团旗下多家公司涉嫌利用“结构单”虚假融资、扩大发行规模,涉嫌虚假上市。
针对此事,宝宝树当时的公开回应是,近期留意到某些人员通过网络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辞。对该类歪曲事实的言论,公司保持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在詹军豪看来,宝宝树在母婴市场竞争中可能因品牌精准定位出现偏差而面临困境。它不仅要应对众多新兴品牌及传统品牌数字化转型后的竞争,还需应对用户获取成本上升和内容服务质量不足导致的用户流失。此外,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及社交电商等新渠道的冲击,也是宝宝树面临的主要市场挑战。
詹军豪进一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宝宝树事件对母婴行业是警示,它提醒行业内企业合规经营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会使行业内竞争格局发生微调,腾出一定的市场份额,让其他合规且有竞争力的企业受益,促使行业进一步洗牌,推动行业整体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