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划了15个月,杨惠妍带领碧桂园,在化债之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1月9日晚,碧桂园披露境外债重组方案,就债务情况、方案关键条款作出详细阐述。
据称,碧桂园已与由七家知名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该委员会持有贷款占未偿本金的48%左右。
“倘落实,重组提案将使集团实现大幅去杠杆化,目标是减少债务最多116亿美元。”官方称。
一名接近碧桂园的知情人士告诉《21CBR》记者,“公司已经收到不少债权人的表态,愿意长期支持公司渡过当前难关,尽快完成重组。”
1月6日,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出席今年第一次集团月度管理会议,提出全年两大任务——保交房和修复资产负债表。
前路艰辛,若能成功重组债务,杨惠妍团队有望走出困境。
削债七成
接班近两年,杨惠妍忙于处理棘手的债务问题。
在市场调整中,碧桂园这艘总资产1.6万亿(截至2023年6月)的巨轮,所承受的压力高于多数房企。
截至2023年末,碧桂园的境外有息负债总额(不含应计利息)约1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0亿元。
杨惠妍团队要重组债务,首先是削债减负。公司向债权人提供了五个选项,本金削减力度较大。其中,现金选项削减9成以上。
公告称,计划将债务到期时间延长7.5-11.5年,并将融资成本降低至2%左右。
为增强债权人信任,碧桂园将提供信用支持,包括若干附属公司的保证及股份质押、以指定项目及资产组合进行现金还款等。
“确保公司在尽可能最大化资产价值的前提下,完成重组后的偿付义务。”
接近碧桂园的知情人士向《21CBR》记者表示,该重组方案使公司有权选择实物支付利息(即发行额外的新债务工具代替现金付息),提供了一些空间。
有债权人认为,这次碧桂园的方案做得很务实。
杨惠妍团队在与债权人谈判之际,其自身家族也提供了支持。
作为重组提案的一部分,碧桂园的控股股东考虑进一步对公司去杠杆化,包括将未偿还的11亿美元股东贷款,部分股权化。
此前,杨惠妍家族为碧桂园提供了约416亿港元的流动性支持,并以自持资产为其15亿元中期票据提供担保。
后续方案若能落实,碧桂园最高可减债七成。
揭开家底
支撑债务重组的关键,是需要增量资金入场,兑现偿债,避免二次重组。
常规销售是碧桂园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在公告中,杨惠妍团队透露现有家底和筹码。
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超过3000个开发项目,可售合同总面积超9000万平方米,还有超过130万个车位可供出售。
碧桂园预计,2024年-2039年,其境内现金流中,可用于境外分配的净现金盈余介于200亿-250亿元之间,主要来源于开发项目和出售非核心资产。
在境外,碧桂园有29个国际开发项目,估计到2040年,可产生应占杠杆自由现金流26亿-30亿美元。
公司还有若干少数权益金融投资,比如珠海万达商管的股权。
估计到2033年,出售这些权益投资可获得6亿-8亿美元的收益,将用于支持新债务工具下的偿债责任。
然而,后市修复缓慢,项目销售、资产出售的难度增大,杨惠妍团队面临的局面依然严峻。
在2025年新年致辞中,她坦言,面对行业持续深度调整,销售去化低迷、市场信用收紧、资产折损严重,经营承受着巨大压力。
2024年,碧桂园的合同销售约471.7亿元,同比下降超七成。
稍可安慰的是,年底出现转好迹象,12月的销售环比上涨。
杨惠妍带领管理层,尽力稳定根基,盘活资产。2022年至今,已处置难销类资产及盘活沉淀资金,回笼超600亿元。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向《21CBR》记者表示,碧桂园或可与政府部门积极对接土地调规、退地换地政策,回笼资金或换仓促进去化。
力保交付
杨惠妍团队希望处理好债务,同时达成保交楼任务。
2024年,碧桂园累计交付房屋超38万套,比预期目标少了10万套。好在,当下已过交付高峰,2025年需交付总量减少至20万套。
管理层强调,将推动资产的有效盘活,为保交房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促进公司整体运营的良性循环。
去年12月底,碧桂园清仓了持有的芯片巨头长鑫科技的股权,回笼约20亿元,用于支持保交楼项目。
杨惠妍团队,也在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公司上下最大限度削减支出,精简组织架构。杨惠妍、集团总裁莫斌等人,年薪统一调整为12万元。
在年末的月度管理会议上,杨惠妍坦言,接手碧桂园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意义非凡。
“过去两年里,公司总共交付了约100万套房,假设每户家庭平均3个人,意味直接影响300万人的生活。”
她说,加上公司这么多员工的工作和生计,“留在公司既是情感上的选择,也是理性的责任和担当。”
杨惠妍觉得,行业将逐步恢复活力,公司将进入一个更为良性的发展循环。
“我们坚持不躺平,仍在积极努力纾困。”她表示,会拼尽全力,扭转当前困局。
1月14日,杨惠妍将主持召开董事局会议,批准2023年全年业绩、2024年年中业绩的发布,为重回正轨做准备。
自去年4月起,碧桂园已停牌超过9个月。
“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前行,我们就一定能穿越风雨。”杨惠妍既是勉励团队,也是自我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