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在过去的20年里能一路高速增长,汽车金融服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相应的金融渗透率也不断增长,20年来增长了6.2倍。市场参与主体也从最初的银行加保险模式及其失败退出,到后来汽车金融公司的出现和兴起,再到后来银行重新加入,与汽车金融公司共同掌控市场话语权。
汽车消费金融最初是金融机构通过各品牌经销商渠道以直营方式展开,随后开始出现集中及专业化的SP助贷模式,并大行其道发展至今。其中也出现过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平台的兴起与殒落。展望未来,科技的赋能将进一步提高汽车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金融渗透率增长6.2倍
自1998年保险公司推出“车贷险”以后,银行开始通过“车贷险”的保险保障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
伴随着天津一汽夏利2000和上海通用别克赛欧的闪亮登场,10万元经济型轿车一时风头无二,不仅颠覆了以往汽车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这种传统观念,更是打开了普通老百姓拥有私家车的新时代大门,大大激发了国人的汽车消费需求。在银行与厂商的合力推动下,2001年至2003年,个人汽车贷款业务迅猛增长。
1999年,中国的汽车信贷消费渗透率只有3%左右,到2003年,中国汽车信贷消费渗透率达到18%左右。
然而,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风控技术,2004年,因快速扩大的汽车信贷出现了高坏账率,车贷险因赔付率高居不下、涉嫌诈骗案件和法律纠纷较多而被中国保监会全面叫停。失去了保险公司的担保,2004年,银行也集体叫停汽车信贷消费业务,渗透率进入快速下滑阶段。2006年上半年,渗透率跌至4%左右,与1999年相差无几。
2004年,在银行全面退出汽车信贷消费市场之时,中国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自此,中国开启了汽车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历程。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汽车金融业务又开始回暖,渗透率也开始逐渐上升,这主要得力于专业汽车金融公司数量增加及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政策扶持;到2008年,渗透率达到8%左右;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扶持汽车消费信贷及汽车金融,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渗透率达到10%;从2010年开始,渗透率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2011年,渗透率达到14%左右;2013年,全国平均金融渗透率接近20%,其中高档豪华品牌已经超过30%。
此后的近10年时间,伴随着各类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越来越多金融服务主体的加入,再加上由于车价不稳,市场竞争激烈,众多厂家频繁通过0利率贴息金融方案吸引客户,汽车金融渗透率以年均增长几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至2016年,全国金融渗透率达到30%;2018年达到43%;2021年汽车金融渗透率达到53%。此期间,也是汽车金融公司的黄金期。
随着2022年房地产进入冰河期,银行强势猛攻汽车金融市场,厂家与金融机构联合推出的金融方案也开始脱虚向实,0利率贴息金融方案明显减少,汽车金融渗透率开始挤掉水分。根据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的监测,2022年和2023年,中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分别约为51.5%和50.5%,出现略微下降。而汽车金融公司的市场占比也在逐年下降,汽车金融服务市场由10年前的汽车金融公司占绝对主导演变为汽车金融公司与银行双寡头局面。
SP助贷模式兴起
汽车金融公司原本主要开展本集团旗下品牌的金融业务,渠道上基本依赖本品牌的4S店开展。随着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GMAC)发展外品牌业务,SP模式(即服务提供商模式)应运而生。
2008年11月18日,GMAC所属的SP——云南汇通行产出第一单,标志着国内SP模式的雏形出现。最初GMAC还是依赖4S店的按揭部门来处理外品牌的贷款业务。2011年左右,GMAC把此业务从4S店剥离出来,授权给专门成立的汽车贷款服务公司来操作,于是诞生了第一批为金融机构与车商服务的SP。
而2010年8月注册成立的上海灿谷投资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灿谷)始创团队便来自于GMAC。凭借着专业的团队和服务,灿谷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SP,并让合作伙伴晋城银行在2016年下半年声名鹊起。2018年7月26日灿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19年财报显示,当年灿谷促成的新增汽车贷款总额达到人民币280.54亿元。灿谷还先后与微众银行、工商银行、网商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华瑞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
随着2015年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快速兴起,以及银行的卷土重来,SP的作用越来越大,队伍也在迅速扩大。2017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SP大概达到3000家。除了上面谈到的云南汇通行,还有广西蜂鸟、山东品信等中大型SP。
另一家以助贷业务起家的超大型SP——易鑫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鑫)成立于2014年8月 ,并于2017年11月1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17年易鑫集团财报显示,全年共促成逾49万笔汽车零售及汽车相关交易,同比增长约88%;融资汽车交易量40万笔;超过1万7千家合作经销商,超过228家的体验店遍布全国340多座城市。至此,易鑫与灿谷成为SP中的双寡头。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演变,监管的推进,再加上三年疫情的影响,SP的总体数量在减少,而一些头部企业也在转型。
灿谷从2018年开始发力汽车后市场服务业务,当年后市场服务收入达到1.01亿元。2021年开始,灿谷从汽车金融平台向汽车交易服务平台转型。助贷业务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99.4%下滑至2022年的7.4%。汽车交易服务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0.6%增长至2023年的77.0%。其历年公布的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公司营业亏损为人民币2,325万元(365万美元),2022年全年营业亏损为人民币9.47亿元(1.37亿美元),2023年全年公司营业亏损为人民币7,375万元(1,039万美元)。
在灿谷收缩助贷业务的这几年,易鑫集团的助贷业务发展迅猛:2021年3月,易鑫集团累计汽车金融交易量突破200万台;2022年8月,累计汽车金融交易量突破突破300万台;2024年5月,累计汽车金融交易量突破突破400万台。截至目前,易鑫集团和超过100家以上的汽车厂商,100家以上的金融机构,36000家以上的经销商缔结了合作伙伴关系。
服务规范强化
2019年4月,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一事引发出当时的汽车销售市场普遍存在的经销商诱导车主使用贷款并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的问题。事后,涉事经销商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被依法处以合计100万元罚款;而奔驰汽车金融公司因外包管理违规,被罚80万元。至此,汽车金融业务的规范管理备受关注。
2022年12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金融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金融机构要依法合规开展汽车消费金融业务:开展与购车相关的贷款业务应严格执行《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合规发放个人汽车贷款,禁止向非购车人发放个人汽车贷款。加强贷款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审查,不得发放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附加品融资贷款。禁止对提车加价、担保费等费用提供贷款。金融机构在与经销商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合作时,应当将委托经销商、担保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办理的业务事项纳入外包管理,禁止将授信审查、合同签订等风险管理核心职能外包。
《通知》还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建立明确的经销商准入标准,强化经销商资质审查,实行名单制管理,加强经销商行为管理,包括明确要求经销商不得以金融机构名义,或以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为由收取费用;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得使用与实际不符的“免收贷款违约金”“车辆免抵押”等话术诱导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与服务;不得违背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或向消费者指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等。
互联网金融起落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在SP模式兴起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也涌入汽车领域。
2013-2015年的这段时间内,由于大部分银行尚在房地产领域大展拳脚无暇顾及汽车市场,汽车金融公司尚未覆盖低线城市,融资租赁公司尚未疯狂入场,汽车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互联网金融有着低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门槛,一时间纷纷涌入汽车金融领域。
2013年11月成立的第1车贷(上海锋之行汽车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专注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并瞄准了当时各大银行、非银金融机构都不大敢涉足的二手车金融业务,可以说是中国二手车供应链金融互联网平台的创立者。
第1车贷在成立半年后,2014年6月,业务规模便破亿,跻身汽车金融亿元企业 ;2015年6月完成A轮融资,业务规模突破10亿元,当年12月完成A+轮融资;2016年8月,已完成了26个省83个城市的网络布局,9月,该平台业务规模突破100亿元。至2017年,第1车贷已建立了覆盖新车、二手车领域的B2B交易服务、B2C以租代售(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等多元服务。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拿到多轮融资的企业,在2018年P2P行业迎来暴雷潮、中国汽车产销28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的年份,也因资金链断裂,大批裁员,最终倒闭。
第1车贷的失败,除了汽车市场进入负增长,资本市场对汽车新金融的前景有所疑虑,银行信贷收紧、资金端严重缺水等原因外,也有企业自身发展模式的原因。其中,包括其在2017年推出的“梦享车”产品,根据第1车贷的宣传信息,“梦享车”包含多个业务板块,以租代售、全款购车、分期购车、租车业务等,几乎涵盖所有用车消费方式。此商业模式属于重资产运作,在汽车产销量下滑、车价下跌的形势下,对公司运营影响严重。
此外,还有上汽财务推出的好车e贷、神州优车推出的神州闪贷,以及优品车、元宝365、理财范、利往行、车果网、惠人贷、钱内助、惠金所、车e融、上海惠保、微积金、点车成金、众贷汇等数十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介入汽车金融服务。以上众多平台中,或谢幕,或转型,能够坚持到现在的不到1/3。
金融科技助力
自2019年至今的5年时间,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发展调整期,汽车金融行业也持续进行数字化改造和科技化平台打造,提高人均产值和工作效率,拓宽公司业务渠道和业务范围,特别在获客、审批和风控上或多或少实现了部分科技化。
其中,多数汽车金融公司数字化转型已逐步落地实施,数字化在赋能业务开展、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及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等方面得到了更广泛地应用,包括协同主机厂商推进金融数字化建设,完成与主机厂零售及库存融资业务全方位的系统直连,将金融和车辆销售业务场景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通,持续优化自动审批模型,提高自动放款客户比例,提升客户贷款购车业务办理便捷度;基于经销商实际进销存数据的动态监控,为其提供更为便捷的库存融资支持等等。
随着车市环境变化和金融渠道下沉带来的潜在信贷风险,各家汽车金融机构通过探索应用新技术优化风险模型、建立数字化风控和反欺诈平台等手段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并重点针对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风险防控强化科技应用实践。
比如,上汽通用汽车金融的“北斗星”、“智多星”等系统让零售信贷审批更高效更安全;“鲲鹏”、“闪电”等系统为批发业务插上效率腾飞的翅膀。通过大数据、智能决策引擎等技术加持,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实现新能源金融产品自动审批率接近80%,免抵押比例大幅提升至60%。
上汽财务在自主智能风控道路上,业内首创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动态调整模型,结合“多维模型集群”创建立体式汽车金融风险评估体系,多路径覆盖不同资质水平客户,在保证贷后质量稳定的前提下,达到行业领先的贷款通过率水平,全方位助力整车销售。
长安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结合新能源车型直营模式线上消费场景变革,共同推动线上化赋能方案2.0、3.0版本落地,与整车厂有效实现了产融互联互通,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秒批秒贷。
广汽汇理汽车金融2024年2月7日成功上线的“鲲腾”新核心系统,可以疏通零售、机构贷、库存三大关键业务脉络,实现零售、库存客户、机构客户信息统一管理;优化整体业务流程,提升自动化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效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融合机器人控制、机械精准定位、数字孪生等相关技术,结合中国邮政EMS数智化仓储物流配送综合服务能力,创新推出“智能档案服务中心”。该中心全面实现了汽车金融档案“集中仓储、自动入库、自动出库、一键盘库、智能分拣、自动封装、统一邮寄”的全线上数智化闭环管理。而“平安警E通”智慧车管服务则在全国多个地区将抵押和解除抵押服务迁移至线上,实现抵押、解抵押手续线上办理。
中信银行汽车金融则具有覆盖审批、签约、放款、赎货、移库等环节全流程线上化的业务能力。
易鑫打造的SaaS平台可服务整个汽车金融产业链。易鑫发布的2024年中期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金融科技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8.35亿元,同比增长867.3%。金融科技模式促成的融资交易额达到人民币97亿元,同比增长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