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市中基金投资观念转变 估值不再成买卖标尺
作为典型的大蓝筹板块,银行地产板块让人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们只有十几倍的市盈率,恨的是它们的股价如此不争气。
今年以来银行地产利空重重,再融资压力,流动性的收紧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都让银行地产承压。与蓝筹板块相比,概念股的估值水平虽然居高不下,却是今年以来的市场焦点,不断制造着“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神话,不过小盘股的流动性问题也制约着大资金的参与空间。
这样的市场环境,基金们该何处容身?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投资总监项志群:估值已不能成为买卖标尺
今年以来,由于收紧政策出台的时间有些超出多数投资者的预料,引发市场产生了大幅震荡。目前,市场对政策的评估和预期产生了较大的波动,压力较大。这种情况下,估值已经不能成为买入卖出的标尺。
我一直认为不同行业应该按照不同的估值标准进行衡量,不同成长性的公司同样也应该给予不同的估值评价。我们当然也认同高成长性的公司,其成长确定性越强我们会相应给予其不同的估值溢价,但关键是市场包括我们在内的投资者对其成长性的判断是主观的,不同投资主体的判断也不一样,唯有能够准确把握其真实成长性的投资人才能避免掉入高估值的陷阱,这里面有很多持续调研工作需要做。
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更看重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及其发展空间,特别是可以享受高估值的企业将是重点,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有核心竞争力、发展空间巨大、成长速度有保障的公司身上。
我们会甄选出体现发展趋势和持续有效成长的公司,作为我们潜在的投资标的和持续的跟踪对象。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所在行业或市场的发展空间,以及公司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一直坚持把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作为主要工作,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地沟通,持续地进行调研。经过我们深入地调查,对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执行力、市场整合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企业的议价和定价能力等有了全面的了解,缜密地分析选出的个股,是我们获取超额收益的核心。
市场正在制造机会,我们会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核心策略,捕捉一些业绩具有长期成长力的潜质型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同时也会考虑波段操作的策略,中期则会跟随对通胀的预判作出一定的前瞻性布局。
对于银行地产,我们还要评估上市公司的未来价值和盈利空间,继续观察。在市场波动中,当我们看到关注的股票变得便宜了,就会加大调研力度,在密切跟踪的基础上,坚定中长期投资策略。
目前,我们重点关注新能源、新材料、3G及增值服务、环保节能、军工、稀缺资源、医药、三农、消费、高端制造、资产整合和整体上市等行业中具有可持续成长趋势的公司,精选个股,并且保持权重的平衡状态,以中长期投资为目标,追求超额收益。
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冀洪涛: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改变
目前银行和地产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上相对较低的位置,客观上讲应该说基本合理,相对有所低估,但较低估也隐含较悲观的预期。政策导向仍是地产股的重要压力之一,在目前房价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多方博弈仍会持续,地产行业趋势调整和政策适度偏紧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所以地产的配置仍需谨慎。
银行股可能反映了更长远的悲观预期,但似乎有些过度,考虑到银行业的周期性是与宏观经济的长周期相对应,如果对中国经济有良好的预期,银行股确实或可中长期持有,但在配置的仓位方面需要谨慎,目前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短期因素,一方面股票供应较多,融资的需求较大对应新增资金的缺乏,另一方面政策偏紧导致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空间受限。
在大盘股疲弱的走势下,一些中小盘股成为资金关注的焦点,高成长是企业吸引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伴随较高的估值水平,在二者间要适度权衡,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从经验来看,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值得在任何价位上买入,物美价廉和物有所值才是理性的策略,投资者可以通过PEG等指标去进行度量,或者用一些基本的常识来理性面对。
企业的基本情况仍是投资最关注的,静态的估值只是一个表象,一个结果,对未来的预期是最关键的。我们更多会从企业所处的行业及企业的行业地位入手,尽量的前瞻、准确的预期企业发展空间及业绩的增长,这将成为能否取得超额收益的关键。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不会一蹴而就,但千万不要轻视伟大的开局,资源的硬约束将成为转型的压力也是驱动力。投资者也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迎接新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产业资本投资的主导方向,当然也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低碳、节能环保、技术与模式创新等等,还有消费升级受益的食品、医药、文化体育传媒等行业或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和适时参与。
此外,二线蓝筹可能具有一定机会,因其具备基数相对低,成长空间较大以及估值相对不高、流动性较好的多个特点,在目前流动性预期偏紧的情况下,未来可能机会更多,更受市场关注。
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研究总监黄素丽:捕捉跌出来的机会
市场出现如此大面积的下跌之后,很多股票已经出现非常低的估值水平,普跌之后更出现了较大的投资机会。
考虑中国长期良好的经济增长前景,我们认为目前银行的估值水平偏低,随着目前的担忧因素逐渐放松,未来我们将考虑逐渐增加银行配置;在国家出台严厉打压地产政策背景下,我们基本认可目前地产的估值水平,但是由于未来地产的后续政策和房价以及销售等实际运行状况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不会增加地产的配置水平。
最近市场探讨比较多的是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大蓝筹的低估值和以一些概念股为代表的小盘股的高估值。尽管大蓝筹和小盘股之间从过去A股经验来讲的确存在较大的周期性转换,大小盘风格轮动也比较明显,但背后大的逻辑并不是简单的所谓市值比较。
大蓝筹股票基本都是些大行业,板块内各个股票差异性不大,所以使得这些股票在趋势一致时往往也表现出行业一致性表现;小市值股票往往由于个股性质差异比较大,所以往往符合阶段的投资风格。同样,在一部分小市值股票表现比较好的情况下,另外一些同样比较差。所以,小市值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未来很长时间的投资重在考虑个股特点,至于市值大小并不是主要原因;如果我们不看好市场,首先选择降低仓位。
现阶段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行判断时,我们偏向于衡量的顺序为:政策敏感、业绩超预期、高成长、估值水平。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估值水平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因此我们认为PEG是衡量高成长和估值水平较合理的参考指标;但是对于不同行业特性和成长性的公司,我们仍认为差别定价非常合理,所以我们将能看到未来创业板、中小板企业将出现50倍动态市盈率的合理公司,也将出现20倍市盈率的高估公司,这背后将受到不同的真实增长速度决定。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急切需要转型和新经济诞生的时间段之间,我们未来将按照两大结构主线来选择股票:第一,在地产和出口面临较长期困境之后,内需无疑将成为下一个很长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和老百姓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行业可能出现长时期的跑赢周期性板块,而这些行业由于其本身行业特点,一方面可以较好的抵抗经济波动,另外良好的企业也享受中国人均消费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机遇。
此外,新技术、新经济领域也将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机会,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仍将会成为未来的持续关注对象,但是这其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对新技术、新经济这一主题我们未来仍要进行甄别,把握一些有真实业绩和成长的公司。相比而言,我们更看好大消费内需的相关主题,因为这些企业的基础本身也是健康和踏实的。
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黄钦来:资金将回流大盘股
对于经过前期调整之后,估值水平已经较低的银行、房地产板块,我的看法是不能简单地通过市盈率或者市净率来看估值,判断估值水平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同的行业以及每个行业的不同阶段,估值方法都不一样。
对于银行业而言,未来银行的盈利还是能够符合预期,或者即使低于预期,偏离也不会太大,所以我认为银行板块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投资品种。但相比较而言,房地产行业还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首先,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对于房价非常敏感,如果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将随之产生很大的波动;第二,房地产作为资产的重要载体,较为普遍的估值方法是重估净资产值法,这一估值方法对房价非常敏感,原因在于房地产公司普遍负债都比较高。这意味着,资产价格即使只是出现比较小的变化,股东权益的变化都可能比较大。比如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资产价值为100亿,其中负债为70亿,股东权益为30亿,那么如果资产价格下跌30%,股东权益就被消耗殆尽,这就是很多地产股面临的情况。所以,对于房地产板块和个股的估值是比较复杂的,对于地产股未来跌幅的不同判断及由此所得出的判断结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走势,我个人持较为谨慎的看法。从国内看,政策的紧缩力度比较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短期内还看不到紧缩政策有所放松的可能,最快也要到一两个季度以后。从国外的情况看,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也难以有根本性的解除。此外,股市本身扩容的速度过快,IPO和再融资的金额都非常惊人,远远超出了过去几年的规模。也正是由于这三方面不利因素的叠加,共同导致了近一个月来市场的连续下跌。
对于区域概念、世博概念、低碳、新能源等题材股和概念股,由于泡沫较大、估值过高,我们基本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在过去一段时间较为安全的位置上,我们曾经买入过此类股票,但在获得一定收益后就采取了卖出的策略。目前来看,题材股和概念股的价值回归只是刚刚开始,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此时如果盲目地去追逐市场热点,风险将会很大。
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考虑如何“少亏钱”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考虑如何“多赚钱”。此外在市场结构方面,随着部分机构的减仓行为,在过去几个月追逐热点买中小盘股票的资金,会逐步回流到大盘股和一些传统的行业上来,这将会是近期的一个大趋势。
文章作者: 简俊东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以来银行地产利空重重,再融资压力,流动性的收紧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都让银行地产承压。与蓝筹板块相比,概念股的估值水平虽然居高不下,却是今年以来的市场焦点,不断制造着“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神话,不过小盘股的流动性问题也制约着大资金的参与空间。
这样的市场环境,基金们该何处容身?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投资总监项志群:估值已不能成为买卖标尺
今年以来,由于收紧政策出台的时间有些超出多数投资者的预料,引发市场产生了大幅震荡。目前,市场对政策的评估和预期产生了较大的波动,压力较大。这种情况下,估值已经不能成为买入卖出的标尺。
我一直认为不同行业应该按照不同的估值标准进行衡量,不同成长性的公司同样也应该给予不同的估值评价。我们当然也认同高成长性的公司,其成长确定性越强我们会相应给予其不同的估值溢价,但关键是市场包括我们在内的投资者对其成长性的判断是主观的,不同投资主体的判断也不一样,唯有能够准确把握其真实成长性的投资人才能避免掉入高估值的陷阱,这里面有很多持续调研工作需要做。
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更看重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及其发展空间,特别是可以享受高估值的企业将是重点,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有核心竞争力、发展空间巨大、成长速度有保障的公司身上。
我们会甄选出体现发展趋势和持续有效成长的公司,作为我们潜在的投资标的和持续的跟踪对象。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所在行业或市场的发展空间,以及公司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一直坚持把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作为主要工作,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地沟通,持续地进行调研。经过我们深入地调查,对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执行力、市场整合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企业的议价和定价能力等有了全面的了解,缜密地分析选出的个股,是我们获取超额收益的核心。
市场正在制造机会,我们会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核心策略,捕捉一些业绩具有长期成长力的潜质型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同时也会考虑波段操作的策略,中期则会跟随对通胀的预判作出一定的前瞻性布局。
对于银行地产,我们还要评估上市公司的未来价值和盈利空间,继续观察。在市场波动中,当我们看到关注的股票变得便宜了,就会加大调研力度,在密切跟踪的基础上,坚定中长期投资策略。
目前,我们重点关注新能源、新材料、3G及增值服务、环保节能、军工、稀缺资源、医药、三农、消费、高端制造、资产整合和整体上市等行业中具有可持续成长趋势的公司,精选个股,并且保持权重的平衡状态,以中长期投资为目标,追求超额收益。
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冀洪涛: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改变
目前银行和地产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上相对较低的位置,客观上讲应该说基本合理,相对有所低估,但较低估也隐含较悲观的预期。政策导向仍是地产股的重要压力之一,在目前房价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多方博弈仍会持续,地产行业趋势调整和政策适度偏紧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所以地产的配置仍需谨慎。
银行股可能反映了更长远的悲观预期,但似乎有些过度,考虑到银行业的周期性是与宏观经济的长周期相对应,如果对中国经济有良好的预期,银行股确实或可中长期持有,但在配置的仓位方面需要谨慎,目前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短期因素,一方面股票供应较多,融资的需求较大对应新增资金的缺乏,另一方面政策偏紧导致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空间受限。
在大盘股疲弱的走势下,一些中小盘股成为资金关注的焦点,高成长是企业吸引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伴随较高的估值水平,在二者间要适度权衡,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从经验来看,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值得在任何价位上买入,物美价廉和物有所值才是理性的策略,投资者可以通过PEG等指标去进行度量,或者用一些基本的常识来理性面对。
企业的基本情况仍是投资最关注的,静态的估值只是一个表象,一个结果,对未来的预期是最关键的。我们更多会从企业所处的行业及企业的行业地位入手,尽量的前瞻、准确的预期企业发展空间及业绩的增长,这将成为能否取得超额收益的关键。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不会一蹴而就,但千万不要轻视伟大的开局,资源的硬约束将成为转型的压力也是驱动力。投资者也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迎接新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产业资本投资的主导方向,当然也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低碳、节能环保、技术与模式创新等等,还有消费升级受益的食品、医药、文化体育传媒等行业或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和适时参与。
此外,二线蓝筹可能具有一定机会,因其具备基数相对低,成长空间较大以及估值相对不高、流动性较好的多个特点,在目前流动性预期偏紧的情况下,未来可能机会更多,更受市场关注。
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研究总监黄素丽:捕捉跌出来的机会
市场出现如此大面积的下跌之后,很多股票已经出现非常低的估值水平,普跌之后更出现了较大的投资机会。
考虑中国长期良好的经济增长前景,我们认为目前银行的估值水平偏低,随着目前的担忧因素逐渐放松,未来我们将考虑逐渐增加银行配置;在国家出台严厉打压地产政策背景下,我们基本认可目前地产的估值水平,但是由于未来地产的后续政策和房价以及销售等实际运行状况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不会增加地产的配置水平。
最近市场探讨比较多的是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大蓝筹的低估值和以一些概念股为代表的小盘股的高估值。尽管大蓝筹和小盘股之间从过去A股经验来讲的确存在较大的周期性转换,大小盘风格轮动也比较明显,但背后大的逻辑并不是简单的所谓市值比较。
大蓝筹股票基本都是些大行业,板块内各个股票差异性不大,所以使得这些股票在趋势一致时往往也表现出行业一致性表现;小市值股票往往由于个股性质差异比较大,所以往往符合阶段的投资风格。同样,在一部分小市值股票表现比较好的情况下,另外一些同样比较差。所以,小市值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未来很长时间的投资重在考虑个股特点,至于市值大小并不是主要原因;如果我们不看好市场,首先选择降低仓位。
现阶段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行判断时,我们偏向于衡量的顺序为:政策敏感、业绩超预期、高成长、估值水平。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估值水平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因此我们认为PEG是衡量高成长和估值水平较合理的参考指标;但是对于不同行业特性和成长性的公司,我们仍认为差别定价非常合理,所以我们将能看到未来创业板、中小板企业将出现50倍动态市盈率的合理公司,也将出现20倍市盈率的高估公司,这背后将受到不同的真实增长速度决定。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急切需要转型和新经济诞生的时间段之间,我们未来将按照两大结构主线来选择股票:第一,在地产和出口面临较长期困境之后,内需无疑将成为下一个很长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和老百姓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行业可能出现长时期的跑赢周期性板块,而这些行业由于其本身行业特点,一方面可以较好的抵抗经济波动,另外良好的企业也享受中国人均消费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机遇。
此外,新技术、新经济领域也将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机会,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仍将会成为未来的持续关注对象,但是这其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对新技术、新经济这一主题我们未来仍要进行甄别,把握一些有真实业绩和成长的公司。相比而言,我们更看好大消费内需的相关主题,因为这些企业的基础本身也是健康和踏实的。
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黄钦来:资金将回流大盘股
对于经过前期调整之后,估值水平已经较低的银行、房地产板块,我的看法是不能简单地通过市盈率或者市净率来看估值,判断估值水平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同的行业以及每个行业的不同阶段,估值方法都不一样。
对于银行业而言,未来银行的盈利还是能够符合预期,或者即使低于预期,偏离也不会太大,所以我认为银行板块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投资品种。但相比较而言,房地产行业还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首先,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对于房价非常敏感,如果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将随之产生很大的波动;第二,房地产作为资产的重要载体,较为普遍的估值方法是重估净资产值法,这一估值方法对房价非常敏感,原因在于房地产公司普遍负债都比较高。这意味着,资产价格即使只是出现比较小的变化,股东权益的变化都可能比较大。比如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资产价值为100亿,其中负债为70亿,股东权益为30亿,那么如果资产价格下跌30%,股东权益就被消耗殆尽,这就是很多地产股面临的情况。所以,对于房地产板块和个股的估值是比较复杂的,对于地产股未来跌幅的不同判断及由此所得出的判断结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走势,我个人持较为谨慎的看法。从国内看,政策的紧缩力度比较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短期内还看不到紧缩政策有所放松的可能,最快也要到一两个季度以后。从国外的情况看,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也难以有根本性的解除。此外,股市本身扩容的速度过快,IPO和再融资的金额都非常惊人,远远超出了过去几年的规模。也正是由于这三方面不利因素的叠加,共同导致了近一个月来市场的连续下跌。
对于区域概念、世博概念、低碳、新能源等题材股和概念股,由于泡沫较大、估值过高,我们基本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在过去一段时间较为安全的位置上,我们曾经买入过此类股票,但在获得一定收益后就采取了卖出的策略。目前来看,题材股和概念股的价值回归只是刚刚开始,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此时如果盲目地去追逐市场热点,风险将会很大。
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考虑如何“少亏钱”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考虑如何“多赚钱”。此外在市场结构方面,随着部分机构的减仓行为,在过去几个月追逐热点买中小盘股票的资金,会逐步回流到大盘股和一些传统的行业上来,这将会是近期的一个大趋势。
文章作者: 简俊东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