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频繁变更 “多对一”管理模式流行
基金经理的频繁变更并未停息。公告显示,仅5月19日一天,就有6家基金公司宣布基金经理变更,涉及旗下8只基金共8名基金经理。不过,从近期变动来看,基金公司似乎在寻求通过配置多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只基金来应对基金经理频繁变动给基金带来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为市场所诟病,虽然这种变动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到底如何目前没有一个能获得足够数据支撑的定论,但由此可能引发的基金投资理念和风格的不稳定多少会让投资者产生“不安全感”。
目前基金公司尚未找出一条能够有效应对基金经理频繁变更问题的道路,不过在减少相关负面影响的尝试中,基金公司现在更多考虑的是配置多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只基金。
以5月19日基金公告为例,涉及基金经理离职的6只基金,原本都有两位或者三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也就是说,这6只基金在某位基金经理离职后依然留有原先至少一半的“血统”;而剩下的变更公告则都是增聘基金经理与原经理共同管理一只基金。
上述现象并非偶然。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04年到07年,基金行业实行多基金经理(2位或以上)共同管理的基金数量为42只;08年,“多对一”基金数量增加了36只;09年,增加了74只;到了2010年,时间未过半,“多对一”基金数量已经增加了49只。可以看出,伴随着基金经理变动的愈演愈烈,基金公司通过基金经理的“多对一”管理模式来“维稳”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
从总体上看,近三成基金已经实行“多对一”管理模式。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基金数量已经上升到202只,占所有679只基金总量的29.7%。分析人士认为,“多基金经理制”有利于基金操作思路的持续和稳定,也有助于人才梯队式的构建。因此从数量上来看,实行“多对一”管理模式的基金数目上升趋势较为明显。
从类型上看,实行多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偏股型基金共有148只,占所有“多对一”管理基金数量的73.27%。上述分析人士表示,相对于固定收益类基金,股基的风险更高,对于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投资能力的要求也相对更高,因此,在单只基金范围内打造较为扎实的领导队伍,对于稳定基金投资风格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多对一”的尝试是否真能成为基金业绩的“稳定剂”,依然有待市场给出答案。
文章作者:孙旭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长期以来,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为市场所诟病,虽然这种变动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到底如何目前没有一个能获得足够数据支撑的定论,但由此可能引发的基金投资理念和风格的不稳定多少会让投资者产生“不安全感”。
目前基金公司尚未找出一条能够有效应对基金经理频繁变更问题的道路,不过在减少相关负面影响的尝试中,基金公司现在更多考虑的是配置多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只基金。
以5月19日基金公告为例,涉及基金经理离职的6只基金,原本都有两位或者三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也就是说,这6只基金在某位基金经理离职后依然留有原先至少一半的“血统”;而剩下的变更公告则都是增聘基金经理与原经理共同管理一只基金。
上述现象并非偶然。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04年到07年,基金行业实行多基金经理(2位或以上)共同管理的基金数量为42只;08年,“多对一”基金数量增加了36只;09年,增加了74只;到了2010年,时间未过半,“多对一”基金数量已经增加了49只。可以看出,伴随着基金经理变动的愈演愈烈,基金公司通过基金经理的“多对一”管理模式来“维稳”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
从总体上看,近三成基金已经实行“多对一”管理模式。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基金数量已经上升到202只,占所有679只基金总量的29.7%。分析人士认为,“多基金经理制”有利于基金操作思路的持续和稳定,也有助于人才梯队式的构建。因此从数量上来看,实行“多对一”管理模式的基金数目上升趋势较为明显。
从类型上看,实行多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偏股型基金共有148只,占所有“多对一”管理基金数量的73.27%。上述分析人士表示,相对于固定收益类基金,股基的风险更高,对于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投资能力的要求也相对更高,因此,在单只基金范围内打造较为扎实的领导队伍,对于稳定基金投资风格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多对一”的尝试是否真能成为基金业绩的“稳定剂”,依然有待市场给出答案。
文章作者:孙旭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