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AI+#
5月24日国家芯片大基金三期成立的催化,让以芯片半导体板块为代表的“科特估”主题在6月接过“中特估”的接力棒,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本期《一起聊聊》我们邀请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发起式基金基金经理宋巍巍,探讨国家大基金三期为我国芯片产业带来的投资机遇,以及AIPC和AI手机等AI+产品的推出对消费电子行业的影响。
2014年6月份,国务院和工信部共同印发了《集成电路发展推进纲要》,《纲要》的目的是为了扶持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用国产化来解决对国外厂商重度依赖的问题。大基金作为《纲要》实现最终目标的八大保障之一。2014年9月大基金一期成立,注册资本 987亿,2019年11月大基金二期成立,注册资本2041亿,每隔五年会有一期新的大基金成立。这次国家芯片大基金三期的成立,有三个特点需要关注。
第一是规模大。
国家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3440亿,规模超过前两期总和。大基金除了直接投资以外,还可以作为母基金参投。大基金的投资会撬动社会资本,地方国企资本进行股权投资,也会撬动银行进行债权投资和贷款。国家大基金一期撬动5000多亿元的地方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样折算下来,大基金三期或许有望以3400亿撬动接近上万亿人民币的资本投入。
第二是市场大。
我们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芯片市场,但是芯片大量依赖进口。从1998年到2023年26年间,在我国前十大进口金额的商品中,芯片和电子元件进口金额19年位列第一。去年,我们国家卖2.89亿部手机,卖4120万台电脑,449万台服务器,3016万辆汽车,这些终端产品都需要用到芯片。一部手机3500元手机,2000多是SOC主芯片和其他芯片的价格,一台4000元的电脑,超过2000元是芯片的价格。一台5万元的服务器,芯片成本超过80%,达到4万元。一款传统燃油车需要的芯片种类同达40种,单车所需芯片在500-600颗;一辆新能源汽车需要的芯片数量或超1000颗;一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其芯片的绝对数量已经超过5000颗。手机、电脑、服务器、汽车这些终端的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大多来自于进口。大基金三期的投资方向瞄准了我国进口替代最迫切的方向。
第三是办大事。
大基金目标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核心科技不能被卡脖子。国产手机芯片的突破就有大基金的支持。另一个消费者感受明显的是国产存储颗粒的突破。存储市场主要由内存和闪存构成。21年进口2TB的固态硬盘卖到1700块,而在国产存储出现到市场后,这个价格下杀到了700块!不再被封杀的国产手机芯片,实实在在下跌的硬盘价格,就是芯片大基金办过的“大事”。
年底大基金一期成立,到2019年大基金二期成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年销售额已经达到7562亿人民币,2023年这个数字又到了12277亿人民币,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年销售额过去九年翻了四倍,大基金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芯片自主可控起到了推动作用。
大基金的投资方向是我国芯片行业需求最迫切的环节。自2022年11月ChatGPT出现之后,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人类已经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的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GPU算力芯片和高性能服务器。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大基金不能绕开的重要目标是大力发展国产算力芯片。算力芯片除了设计之外,咱们主要是卡在先进制程上,尤其是7nm和7nm以下的制程,解决先进制程的重要的投资方向仍旧是晶圆制造,除此以外还有先进封装。
我们认为,结合大基金过往的投资方向以及当下国家政策引导,大基金可能会将部分资金投资晶圆制造方向的先进逻辑厂,主要产品针对CPU,GPU,手机SOC,这也是国产化诉求最明显的产业。另外部分资金投资晶圆制造方向的先进存储厂,虽然这一块国内技术实力相对领先,追赶难度较低,但下游需求极强。剩余的资金会重点投资半导体材料等方向。
全球PC市场11年达到销售量巅峰,卖出4亿台电脑,随后逐年下滑。全球手机市场17年达到销售量巅峰,卖出14亿部手机,随后逐年下滑。
一方面是全球消费电子的需求疲软,更重要的因素是电脑和手机的创新停滞不前。于是全球科技巨头们这些年一直在寻找和开拓新的市场,终于,在22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全球的科技巨头终于找到了方向:人工智能。消费电子行业也终于迎来了下一个创新节点。
资本市场和产业界有一个共识,即AI会重构手机和电脑市场。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数据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手机(AI手机)出货量将在2023至2027年间迅速增长,预计2024年出货量占比为11%,到2027年将达到5.5亿部,占比4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9%。机构预计到2027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市场保有量将突破10亿部。
根据IDC的预测,AIPC在中国PC市场新机装配比例有望从2023年的8.1%提升至2024年的54.7%,并在未来几年中快速攀升,于2027年达到85%,成为 PC 市场主流。AI手机和AI PC的出现,意味着AI从云端来到了终端。云端AI和端侧AI我认为有两个最重要的不同,一是实现功能需不需要联网,目前我们手机电脑调用ChatGPT等AI大模型,都需要联网调用云端的服务器,而AI手机,AI PC不联网可以用自己的算力实现AI功能;第二,能不能和端侧的应用结合,云端的AI不能通过语音或者文字指令直接操作本地的APP、文件、设置等等。
定义AI终端,每当新物种诞生,巨头们都会争夺它的话语权。
今年1月AI手机Galaxy S24实现了通话的同声传译 ;5月,以AI为核心能力的Copilot+PC被全面引入Windows系统,用户只需要直接向Windows Copilot提问就能得到其该AI助手反馈的操作建议;两周前,IOS18发布了和OpenAI合作的新Siri,新的Siri获得类似ChatGPT的对话能力,成为了手机端的智能助手。
可以预见到,未来没有AI的手机和电脑操作系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操作系统支持的AI就没有了肉体,肉体和灵魂必须合二为一,才会成为真正AI PC和AI手机。Windows和IOS系统和OpenAI深度合作,而安卓暂时没有推出AI驱动的系统。未来有自主操作系统的硬件厂商的优势会进一步放大。
AI手机和AI PC的核心是高算力芯片和大内存。目前Copilot要求AI PC的算力大于40TOPS, iOS 18 AI功能采用离线处理与云端方式结合处理,不过只有新款系列才能够完整使用人工智能功能。端侧的设备如果没有足够的算力支持,就使用不了AI功能。
大语言模型对手机内存的需求暴增,130亿参数大模型至少需要13GB内存,如果再加上6GB App保活、4GB安卓OS,16GB内存手机并不能运行该参数的大模型。一个100亿参数模型(FP16 精度)不考虑模型运算时的临时变量,总计需要18.6GB内存。目前阶段,70亿参数大模型是在手机上能够落地的最大参数规模。未来所有AI旗舰手机都需要提高手机搭载的内存容量。
另外,AI的进入,使得手机和电脑泾渭分明的芯片架构市场出现了革命性的松动。之前,电脑芯片用X86架构,手机和平板芯片用ARM芯片。AI PC对计算性能,功耗,散热有比之前更高的需求,ARM架构处理器在功耗和散热方面的优势凸显。
整个芯片行业的投资逻辑,主要分为两大主线和一大定律。第一条主线是高科技行业的高端芯片板块,这些芯片有着高性能,高利润,高壁垒,高投入,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特点。这类芯片通过供给创造需求,遵循创新驱动的投资逻辑。另外一条主线和传统芯片相关,比如电视、空调、洗衣机,包括汽车、工业领域等,这类芯片的下游基本处于存量博弈甚至减量博弈的状态,需求随着经济周期波动,投资根据逻辑根据库存周期和产能周期进行逆周期布局。它遵循摩尔定律,每隔18-24个月,单位面积半导体上的芯片数量会翻倍,价格会降50%。
我先聊一下最高端芯片板块的投资逻辑。该板块由少部分欧美和亚洲半导体公司垄断,从光刻机、半导体材料、EDA软件、晶圆代工厂、GPU、CPU、存储芯片的龙头公司组成。从芯片制程技术上看,可以称为“7纳米以下快乐家族”。这些海外龙头企业垄断着7纳米以下制程相关芯片的技术。
第二条芯片投资方法和传统制造业一样。这些公司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出现周期性波动,同时每次上涨它们也不会上涨很多,原因是下游产品需求已经处在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一条主线需要在宏观经济或整个板块景气度比较低的阶段去布局,它们的投资逻辑更多依据投资者对这类芯片库存周期,产能周期的预测。
今年整个芯片行业因为AI所带来的变革之后,偏高科技环节的芯片公司,涨幅要远远好于处于偏周期性芯片公司的涨幅,体现了芯片行业需要一分为二去看的投资逻辑。
未来,我们可以关注处于两种投资逻辑中间地带的投资逻辑,即国产替代的投资逻辑线。虽然全球已形成了较为稳固的芯片科技联盟的形态,但是国内的芯片领军厂商,不仅有国家大基金帮助,也有我国的工程师红利和坚定清晰的战略规划,将来会突破只有极少数公司参与的垄断壁垒,逐渐进入到7纳米以下制程的先进芯片的竞争格局中去。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大增!半导体苦尽甘来了?##大基金三期落地 你最看好哪个投资重点?##布局AI+#
$中欧半导体产业股票发起C(OTCFUND|019764)$$中欧半导体产业股票发起C(OTCFUND|019764)$$中欧纯债债券(LOF)C(OTCFUND|166016)$$中欧红利优享混合C(OTCFUND|004815)$$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C(OTCFUND|020256)$$中欧融恒平衡混合C(OTCFUND|017999)$$中欧瑞丰灵活配置混合C(OTCFUND|004740)$$中欧价值回报混合C(OTCFUND|018410)$$中欧丰泰港股通混合C(OTCFUND|016298)$$中欧瑾泉灵活配置混合C(OTCFUND|00111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