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产业将在制造、材料、 设备、EDA 设计、封测应用等各个领域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
1、科技行业的成长性如何理解?
答:科技行业是周期成长性行业,其成长与大的经济周期、产业周期和库存周期紧密相关。成长性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供给创造需求,单个技术创新能带来新市场的产生和扩张; 另一方面是需求创造供给,每一轮竞争都会产生新的优胜者,产品会在早期识别这些潜在赢家,并伴随它们的成长周期进行投资。
2、未来AI的产业方向?
答: 目前看来,最有可能带来直接商业价值和商业模式变革的 AI 应用集中在办公、教育、搜索和电商营销四大领域。随着技术发展,AI 应用的爆发需要 AI Agent 取得重大突破并达到高渗透率。Agent 类似于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操作系统,但它将(使得大模型)成为公共资源,真正渗透到消费者端。AI Agent 崛起之前,所有的 AI 应用都处于尝试和投资阶段,难以形成爆款,因为它们缺乏自动智能体的功能——即代替人类思考、管理和处理事务的能力;AI Agent 是未来的核心,它需要与未来的 AI 终端互动,而当前的终端形态还未定型,正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
此外,AI 产业链方面,大模型技术进步将促进终端设备的需求,终端设备反过来刺激更多软件应用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目前尚未出现有意义且有价值的 AI 硬件终端,主要原因是产业链尚未为 AI 硬件终端做好准备,也没有好的 AI 应用,这需要时间来调整和完善。我认为当前的 AI 手机和 AI PC 并不是最终形态,未来的 AI 硬件终端可能更像眼镜或其他穿戴设备,能够主动感知和互动真实世界,具备传感和信息自动处理功能。终端形态还在演变中,可能会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具体形态尚不明确,但一定是软硬结合的产品。
$创金合信软件产业股票发起C(OTCFUND|016074)$
3、未来国内AI的投资方向?
答:A 股市场与美股市场的表现有所不同。美股先出现业绩增长,叠加资金需求和对未来预期的炒作;而A股则相反,四季度可能是软科技业绩的底部。从10月中旬开始,A 股映射美股的表现仅限于个别公司上涨,不像前期的普涨;这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 A 股处于横盘震荡状态,伴随着各种悲观预期和市场分歧。如果资金开始回流且成交量放大,A 股可能会逐渐映射美股的表现。然而,这种映射并不是基于产业逻辑,因为中国在 AI 大模型和算力方面相对落后,日常跟踪的一些AI创新不如国外。目前中国软件市场的收费困难的传统导致AI应用难以像美国那样迅速带来收入增长,这种情况限制了大量 AI 应用在中国市场的实际商业效果,使得它们无法产生类似美国的定量刺激效应。
A 股的 AI 投资方向:第一选择 AI 应用主要面向海外用户的公司,以避开国内市场的问题。第二,在办公、教育、搜索和电商营销等领域寻找机会,这些领域更可能实现直接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模式变革。第三,寻找过去未被炒作但现在确实有实质性进展的公司。
4、如何看国产算力和国产先进制程?
答: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H100 和 H200 等高端 GPU 的价格下降,GB200 出货遇到问题,这标志着早期的算力军备竞赛逐渐降温,目前市场上有冗余的H系列的算力。目前中国虽然在高端训练算力有所缺少,但在通用训练算力方面并不缺,国产算力正在崛起,中芯国际等公司的先进制程产能逐年大增,甚至华为自身也生产了大量算力设备。随着晶圆代工厂自给率的提高,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算力释放到市场。
推理芯片方面,国家和社会资本共同建设超算互联网,可以解决AI应用的算力瓶颈,同时推理所需的ASIC芯片依赖于特定算法和业务定制化,因此不受制于通用算力的制约,反而可能成为中国的优势领域。如果没有底层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的算力差距有望逐渐缩小。然而,最担心的是新的算法或芯片技术的突飞猛进,这可能会拉大差距。总体来说,无论是训练还是推理,目前中美都在全球第一档,远超其他经济体。
$创金合信芯片产业股票发起C(OTCFUND|013340)$
5、12月初,美国更新出口管制规则并新增140家实体清单,对国内半导体产业有什么影响?
答:美国对中国近140 家公司的制裁并没有新增实质性措施,只是提高了标准,表明美国的制裁战线正在后移。这种变化反映出中国科技进步的速度,迫使美国调整其策略。尽管如此,中美之间的冲突仍在加大,但中国已经具备足够的实力进行自主化扩产。中国28纳米制程已经实现自主化,下一步目标是开发更高性价比的七纳米制程。EUV光刻机等相关设备的科研突破也在稳步推进。当前的制裁实际上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定心丸”,因为它明确了外部的压力和挑战,促使中国更加坚定地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基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实力和发展趋势,我个人对未来仍充满信心。中国在制造、材料、设备、EDA 设计、封测应用等各个领域都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6、现阶段您怎么看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
答:市场每年都在担心资本支出下滑,但我认为这种担忧在 2025 年显得过于悲观。我认为,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会停止,尤其是在先进制程上的扩展。从 2019 年到 2023 年,中国晶圆制造产能翻倍,据统计 23 年底有效产能占据全球从18%提升到 33%;未来几年持续扩产,我们预测合理的目标是制造总产能超过全球5成,即可颠覆产业格局。如果那时先进制程没有突破,晶圆厂开支就会放缓;如果先进制程突破了,那将继续投资先进制程。中国在全球芯片消耗中的占比约为 66%,而当前的自给率仅为三分之一左右。随着中国产能的增加,全球其他地区的成熟制程产能将被挤压,特别是中国台湾、欧洲和韩国的部分产能。在中国产能占比超过50%之前,不存在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产能转移的过程,而非简单的过剩问题。 此外,中国的经济体制、庞大的市场和充沛的人才优势将推动半导体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基于上述因素,我个人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该产业将在制造、材料、 设备、EDA 设计、封测应用等各个领域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陈果:淡定面对波动,跨年行情继续#
#大消费持续走强,零售板块掀涨停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大看点#
$创金合信全球芯片产业股票发起(QDII)C(OTCFUND|017654)$
$创金合信专精特新股票发起C(OTCFUND|014737)$
$创金合信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