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又到了不法分子活动的高发时期,不少人被卷入洗钱活动。虽然许多人认为洗钱事件与自己无关,但实际上,随着犯罪分子的洗钱手段不断更新和升级,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卷入洗钱活动。
洗钱可能看似遥远,但实际上它就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那些潜藏在我们周围的洗钱手法。
01 反洗钱案例
反洗钱常见的手段有哪些呢?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案例一起学习下。
案例一:江苏一花店老板茆女士收到一名陌生顾客发来的订单,要求制作一个52000元现金鲜花礼盒,用于给女友求婚。沟通好款式和费用后,对方向茆女士要了银行卡号转账,让茆女士取钱帮忙制作,可当茆女士将花束送到顾客手上后,却收到银行卡被冻结的消息。经警方核实,茆女士收到用于制作现金花束的资金,实际上是犯罪分子的“赃款”。
其实这是订单类洗钱的惯用手法,通过在玉店、烟酒店购买黄金、名贵烟酒,或在花店、蛋糕店订制现金花束、现金蛋糕等电诈犯罪进行“洗钱”。犯罪分子通常会利用商户服务客户的心理,提出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商户由于之前可能已经完成过类似的定制礼品盒或者处理过大额订单,往往会倾向于满足客户的这些特殊要求,而不会深入探究资金的来源。
犯罪分子往往会选择那些容易变现的商品,比如烟酒、鲜花礼盒或者黄金等,然后要求商户提供银行卡号以便转账。商户一旦提供了卡号,犯罪分子就会将这个卡号转发给其他案件的受害人。商户收到的“预付款”实际是其他案件的“赃款”。因此,商户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犯罪分子洗钱活动的“帮凶”。这种手法不仅让商户面临法律风险,还可能导致他们的银行账户被冻结,造成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
案例二:李女士在二手购物平台出售商品时,发现了一个优惠话费充值活动,该活动声称“180元可以充值200元面值的话费,三天内到账,六天不到账可退款”。李女士未对卖家资质进行核实,直接购买并提交了手机账号信息。三天后,商家通知李女士话费已到账,并要求她点击“确认收货”。尽管平台弹出安全提示,李女士仍未意识到问题,最终因系统自动收货,手机账号被运营商以涉诈为由封禁。
李女士十分疑惑,“我从未做出违法诈骗行为,怎么就涉诈了呢?”事实上,诈骗分子通过话费慢充值的过程,已经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
无独有偶另一名网友也遭遇同样的套路,网友张先生在第三方电商平台看到低折扣充值话费的卖家,选择了充值300元话费,实际支付252元。下单后,他收到了充值成功的信息,并在平台上确认收货。一周后,张先生接到电话,被告知涉嫌诈骗。随后,他的手机被运营商以涉嫌诈骗为由停机,并收到短信要求进行二次实名实人验证,验证通过后可恢复使用。 随后张先生的手机就被停机了。
“充话费”为何变成了“洗钱”? 犯罪分子通过各种平台发布低价充值服务,吸引想要节省小额费用的我们。犯罪分子利用境外诈骗所得的资金,通过其他受害人向我们的手机账户充值,以此“洗白”赃款。
一旦其他受害人报案,警方追踪后会对涉案手机号进行封禁处置,导致我们手机账号被封禁,给我们带来不便和损失。这种手法不仅使我们面临法律风险,还可能导致我们的通信功能被暂停,造成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
02 如何防范?
除了上述的洗钱类型外,常见的洗钱手段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控制金融账户: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大量金融账户,以分散转移赃款。
投资洗钱:通过投资房地产、有价证券、矿产股权等方式进行洗钱。
艺术品洗钱:利用买卖古董、字画等高价值艺术品进行洗钱。
跨境转移赃款:通过虚拟贸易、地下钱庄、跨境携带现金、分拆购汇等方式向境外转移赃款。
洗钱手法的多样性和隐蔽性,让大家防不胜防,那如何防范呢?以下是一些防范措施:
一是选择正规渠道充值缴费。选择正规渠道进行话费、水费、油费的充值,虽然优惠较小但安全有保障,切莫因贪小便宜吃大亏。警惕低价陷阱,无论是低价充值话费,还是刷单等经典诈骗模式,提高防范意识,保持清醒头脑,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落入诈骗陷阱。
二是保护个人信息。不出租、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账户、银行卡、U盾和支付二维码。这样做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如盗用他人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协助他人完成洗钱和恐怖融资犯罪,甚至可能成为金融诈骗犯罪的“替罪羊”,影响个人的诚信状况和声誉。
三是不替他人提现。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这可能涉及洗钱活动。勇于举报洗钱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最后,洗钱并非遥不可及的问题。不经意间或一念之差,都可能导致个人资金受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洗钱的工具。因此,我们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远离洗钱犯罪,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美好的社会环境。
摘自:南南说理财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本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