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国内金融从业人员抱怨最多的,是降薪。《华尔街日报》最近做了篇报道,调查了美国白领近两年的就业情况——他们的问题不是降薪,而是失业。
《华尔街日报》的切入点,是北美知名商学院MBA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022年,毕业3个月后依然找不到工作的MBA毕业生,平均占比仅约6%;2024年,该数据飙升至约18%。
上述数据其实已经注了水。因为根据《华尔街日报》记者调查,去年MBA毕业生中,相当多“被迫创业”,或者以原薪资/更低薪资重新入职前任东家——但这些朋友参与MBA项目的最大原因,就是希望毕业后能找到更高薪的工作……
商学院MBA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什么典型?两点:
1、因为学费昂贵,所以为保证学校信誉(以及收入),商学院会更积极撮合(相对本科生或其它专业)用人单位与MBA学员进行劳务谈判;
2、MBA学员许多是已经参与工作数年的“有经验白领”(为了更高薪资、更好工作待遇,脱产后重新学习),并非尚未进入过人力市场的小白学生,所以他们自己同样拥有一定的就业人脉。
既然商学院MBA毕业生的就业支持力度,已经强于其他毕业生,那他们为什么依然失业?因为用人单位不再招聘。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调查,MBA毕业生的三大去向,分别为金融、咨询和科技类公司。曾经,这些企业往往在MBA项目尚未结束时,提前锁定招聘人员。但2022年至今,大多数用人单位,只是在MBA项目临近/已经结束后,出于维护各大商学院“人情世故”的原因,勉强招聘几位实习生——有些用人单位还会延后MBA毕业生的入职时间,“逼迫”部分财务状况不佳(背负昂贵助学贷款)的MBA毕业生“主动放弃入职机会”。
比较有趣的是,为了缩减运营成本,美国金融、咨询、科技公司裁撤的第一条业务线,就是招聘部门——只要我说自己没有负责招聘的人事,那么我就不需要招人了……
《华尔街日报》没有说,但结合国内金融从业人员近两年的抱怨,其实不难分析出传统白领行在全球范围内的衰退趋势——服务业大发展的前提,是地球真的变成“地球村”,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各司其职,才能为服务业从业人员创造生态位。
现在有人想独占太平洋,那么两边的白领,有谁更好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