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的回购力度有点猛。
小编最近留意到一组数据:2023年全年,A股实施回购注销的金额是143亿,而今年这个数值已经达到227亿。也就是说,仅仅三个月不到的时间,“注销式回购”的规模已经赶超了去年全年。
这里先科普一下,上市公司回购之后的股份,通常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市值管理、盈利补偿等等。
而对于股民朋友来说,最喜闻乐见的当属市值管理型的“注销式回购”。因为注销后的股份不再参与到二级市场流通,在公司净资产等指标不变的情况下,股本减少就意味着每股对应的净资产值上升,实打实地提升了单位股价的“含金量”,理论上将提高每股的收益水平。
所以A股今年出现的“回购潮”,特别是“注销式回购”金额的大幅增长,既能有效引导市场估值回归,同时也能对市场信心起到很好的提振作用。
“回购潮”与“市场底”的关系?
回顾2018年以来各月度上市公司发起回购预案的数量,可以发现回购家数冲高的时点,往往也是A股的阶段性底部,例如2020年4月、2021年4月、2022年4月等等。
而根据以往经验,回购预案转换为实际回购行为的时滞一般为3-6个月。观察以上这三个时点往后3个月、6个月万得全A的涨跌幅,A股后续确有出现反弹行情。
究其原因,上市公司回购通常发生在其股价被低估的时候,而计划回购的公司数量越多、规模越大,或许也正意味着市场上被低估的股票池子越大。
因此,“回购潮”与“市场底”更像是一种相生相伴的关系。底部孕育出投资的性价比,催生企业回购的需求。与此同时,股份的回购和增持也能给市场带来信心和增量资金,推动市场的修复。
时间来到今年2月份,上市公司回购预案的家数已经达到658家,大幅超出此前的回购水平。借鉴历史数据,“回购潮”能否进一步刺激A股夯实底部并出现转向,值得期待。
特别是去年以来,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机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修订《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的考核等等方式,来推动上市公司重视回购并维护股东权益。
而对比美股市场,当前A股的回购规模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以2022年为例,美股上市公司用于回购股票的金额超过了1.4 万亿美元,而同期A股仅有1021亿人民币。
所以长期来看,A股无论是从回购规模上,还是回购注销的占比上,都有较多的提升空间,回购工具也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市场注入更多活水。
(文章来源:博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