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债券价格下跌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和纯债基金的单位净值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这波债市的调整,源于央行对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的担忧。今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已经多次提醒了长期国债的利率风险,认为现阶段长期国债收益率偏低。 7月1日,央行甚至从国有大行借入国债,准备下场干预;8月7日,江苏4家农商行因涉嫌操纵国债市场价格而遭到调查。最终,持续上涨的长期国债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 此后,投资者持续赎回银行理财和纯债基金,导致机构投资者不得不卖出持有的债券,又造成了债券价格的进一步下跌,此轮暴跌行情直到2023年3月以后才逐步平息。受此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缩水了2万多亿元。 那么,近期的这波债市调整,会再现2022年底银行理财和纯债基金暴跌的一幕吗? 从概率上说,肯定存在这种可能,但可能性并不大,因为现在的市场环境和2022年底并不完全相同。 首先,2022年底,银行的存款利率还比较高,3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为3.25%,从银行理财和纯债基金流出的资金,还可以流入存款。从此后的情况看,2023年初的确出现了存款暴增的情况。 而现在,3年期存款利率普遍低于2.4%,3年期大额存单发行量很少,储蓄资金已经出现了外流的情况。 其次,贷款利率也大幅度降低了。以房贷为例,2022年底上海首套房贷款利率为5%,现在已经降到了3.4%。对银行来说,房贷的风险肯定要高于国债的风险,所以房贷的利率必定要高于国债的利率。目前,很多城市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在3%左右,意味着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很难超过3%。 最后,央行仍在强调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因此,央行也不可能放任长期国债收益率大幅度上涨。一旦收益率上行过大,央行可以直接下场购买国债,托住市场,而这种操作方式在2022年底是不存在的。 既然收益率上涨的空间有限,这2类产品的净值损失不会太大。由于有债息回报,长期持有仍然有利可图。 其次,可以选择将中长期产品转为短期产品。由于中长期产品受利率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可以选择短期产品进行投资,虽然收益率低一些,但亏损幅度会小一些,投资的体验会更好。 最后,不要因为一段时间的亏损就离开市场,那样你的亏损永远也弥补不了。很多在2022年底出现暴跌的产品,如今早已收复了全部失地,并不断创出新高。 有了前一次的经验,相信投资者在面对短期波动时会从容许多。 #回调、赎回接连上演 持有的债基该怎么办?# #债市缘何突发跳水?该怎么办?# #债市持续调整波及银行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