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界面投资
2024年,指数投资成为公募行业的热门话题,而主动权益基金面临挑战。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强调投研能力的重要性。尽管指数基金因低费率和透明化运作受到青睐,主动权益基金在市场周期中仍展现出长期业绩的稳定性。一些主动权益基金通过“传帮带”模式,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以团队合作应对市场波动,实现超额回报。公募基金行业正通过平台化建设,强化投研能力,以期在市场中持续创造价值。
2024年即将落幕。回顾今年,公募行业的最热词莫过于“指数投资”。在ETF大潮席卷行业时,“被冷落”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如何?
今年9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对公募行业提出新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
在“去明星基金经理”的当下,公募行业正在进入比拼投研能力的全新发展阶段。如何沉得住气,经得住市场周期的洗礼?
主动权益基金为何被质疑
受益于“924行情”,今年9月末,公募行业整体规模突破32万亿元,创下新高。但具体到投资类型来看,主要是由指数投资带来的增量。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11月底,全市场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达到了31.99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净值达到了4.4万亿元,超过了混合型基金的3.5万亿元。
在中证A500ETF“不断上新”的同时,主动权益基金稍显落寞。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止12月27日,共有1123只新基金成立,其中主动权益基金仅为266只。从规模来看,仅有6只主动权益新基金的首发规模超过10亿元。为了“保发行”,不少主动权益基金选择了“发起式”,通过公募管理人自持1000万份来确保成立。
相比指数基金的低费率、透明化运作,主动权益基金正在遭到质疑。这和近年来市场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欠佳有关。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截止12月27日,沪深300指数近三年来年化收益率为-6.78%,中证主动偏股型基金指数 (932055.CSI)近三年来年化收益率为-11.76%。
“挑主动基金,主要是挑基金经理”。一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的成败似乎系于基金经理一身。而今年以来,多位市场知名的基金经理选择了“主动减负”,以“传帮带”的形式将代表作产品交给新人,在减轻自身负担的同时,给予新人基金经理更多的机会。
长期业绩才是硬实力
霍华德马克斯在《周期》中提示,投资者如果既理解周期变化又会利用规律,就可以顺应周期趋势提高投资回报率。
Wind数据显示,截止12月27日,今年以来共有10496只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取得正收益,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平衡混合)有4500只。在被动指数投资成为今年关键词时,仍有永赢科技智选、中航趋势领航、工银新兴制造等不少的主动权益产品用过硬的业绩交出了今年的答卷。
如果将统计周期拓宽到过去5年,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非常“能打”,展现出穿越牛熊周期的实力。4500只主动权益基金中,共有2457只基金超越了业绩比较基金的收益率,为投资者获取了超额回报。其中,更有17只主动权益基金的超额回报率超过了10倍,是真正的“十年十倍基”。
以工银核心价值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05年8月1日,至今回报率为891.51%,同期的业绩比较基准回报率为327.2%,同期超额收益为564.31%。(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4/12/27)在今年的震荡行情下,该基金年内的回报率为12.22%。
如何能够穿越市场周期,长期业绩保持稳中有升,并在低谷期控制回撤?这和基金的选股策略密切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工银核心价值是一只典型的“传帮带”基金,自2005年8月份成立至今先后经历了7位基金经理,现任基金经理何肖颉自2014年3月份接任至今回报率为124.35%。(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4/12/27)
从投资风格来看,该基金保持了大盘平衡的一贯风格,主要配置大中盘的个股。避免持仓集中度,预防板块的较大风险,近年的基金季报显示,前十大重仓股的合计占比均在30%-40%之间。
搭建一体化的投研平台
今年3月,证监会在《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中提及,要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投研体系建设。
如何既充分发挥基金经理的能动性,又能保证基金公司综合管理实力的打造?这就和公募管理人的投研体系建设有关。
在“去明星、强平台”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的背景下,行业最明显的实践就是单只公募产品会由两位或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目前共有45只主动权益基金由三位或以上的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其中,工银领航三年是最典型采用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的产品,它由杜洋、谭冬寒、胡志利、盛震山四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各位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有所不同,关注不同风格的行业板块。数据显示,该基金自2023年6月13日成立至今回报率为-0.75%,今年以来至12月27日回报率为7.75%,最大回撤-15.47%,均显著优于同期成立的其他三只偏股型基金产品,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共管模式的决策优势。
记者了解到,从之前基金经理的单打独斗,变成团队化作战,正是公募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以工银瑞信基金为例,通过平台化架构充分释放团队合力,并使用AI等科技手段提高对投研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实现集体决策和个体决策相结合,为各类组合投资管理保驾护航。除了前面提到的行业知名基金经理外,以丁洋、马丽娜、张姝丽、邢梦醒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基金经理也已通过平台化、“老带新”的机制,开始走上舞台。其中,马丽娜等管理的工银新兴制造今年以来至12月27日实现收益56.40%,表现惊艳。
投资行为产生的收益是社会发展红利的分享,而公募基金投资收益则是社会发展红利的普惠。在被动业务后来居上、主动业务低迷遇冷的当下,一批管理人依然在努力坚守并持续为持有人创造可持续的阿尔法收益。功成在久不在速。只有经得住市场周期的洗礼,基金经理才能有所成长,投研平台的建设才能去芜存菁。
风险提示:
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名称中含有“养老”字样,并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工银养老FOF为混合型基金中基金,其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中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中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型基金中基金,本基金还可投资港股通投资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ETF联接基金通过投资于目标ETF跟踪标的指数表现,具有与标的指数以及标的指数所代表的证券市场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投资ETF联接基金将面临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指数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复制策略,跟踪标的指数市场表现,具有与标的指数、以及标的指数所代表的股票市场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或媒体观点,与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公司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材料不构成本公司业务和产品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投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产品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工银新兴制造混合A(OTCFUND|009707)$
$工银聚安混合C(OTCFUND|011787)$
$工银精选回报混合A(OTCFUND|017881)$
$工银聚丰混合A(OTCFUND|011532)$
$工银新兴制造混合C(OTCFUND|009708)$
$工银科创ETF联接Y(OTCFUND|022932)$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9934)$
#2024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