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艳丽 | 文
二零二五已至,ETF和指数基金,热度仍未止歇。
无论是去年四季度数十家基金公司积极申报发行A500指数基金,抑或是短短一年ETF规模从2万亿突破3万亿,都宣称了一个明晃晃的事实:「被动型浪潮汹涌。」(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4年三季度,ETF基金基金资产净值为33509.64亿元)
不同资源禀赋的基金公司处于不同的生态位,有的得大宽基者得天下,有的想再往前冲,有的手里至少拿着几只王牌,也有的隔岸观火。行业竞争格局已在悄然发生改变。
形势之下,各家公司铆足了劲,寻找突破点。
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案例很生动,在高度竞争、且正在加速的外部环境下,既要跟上指数大发展的步伐,又要保证业务稳扎稳打,他们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分析交银所践行的指数战略,应先了解其背景:「银行系基金公司、以主动权益和固收见长的基金公司。」
客观说,资源禀赋决定了一部分属性。银行系基金公司的渠道端,在场外指数基金上有一定优势。而经营ETF生态圈,券商系背景的基金公司似乎存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第二个层面,交银作为一家主动权益口碑较为突出的基金公司,如何甄选和布局指数基金产品线、以什么样的态度布局指数基金,一定是出于某种战略的考量。
首先,交银指数团队是高度基于「研究驱动」的,他们选择标的有DTT模型:布局哪个方向Direction、布局哪些标的Target、何时布局Timing。其次,交银主动权益整体呈现均衡型的成长股投资,因此,工具化的部分交给被动型,比如布局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基金、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LOF)等,偏价值型的低波红利板块也交给被动型,比如布局交银中证红利低波100指数。也就是说,指数布局与主动权益打的是「配合战」。
2024年,指数基金竞争愈发激烈,一不留神就被甩在后面,抢占更多、更全面的布局似乎是很合理的做法。
但交银没有这样选择,长期以来他们锻造了「非常注重成功率」的基金公司。
交银量化指数团队所追求的目标是「养一个成一个」。
因此,交银选的路子,走得是「指数精品化路线」。
面对指数大发展机遇,对交银施罗德基金而言,既然躬身入局,就要把自己走的路想明白,不能只想短期竞争,而是——
「再往前想一步。」
1.
2021年4月,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邵文婷从指数投资部总监蔡铮的手中,接棒了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基金。
这是一只聚焦海外中国互联网概念的指数基金。2015年夏天,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赴美上市,交银施罗德基金率先布局。它是市场上较早跟踪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的基金,与后来者相比,权重相对克制,并没有把所有权重都放在龙头股上。指数最新成分股显示,BAT+拼多多+美团合计权重在55%左右(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9.30)。
邵文婷走马上任的这一年,互联网寒冬骤至,负面冲击频繁,一波接着一波。但很多投资者出于对上一轮互联网行情的记忆,在下跌中持续加大对互联网指数的配置。
作为交银指数团队的旗舰产品之一,理论上,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基金堪称一个很成功的指数产品布局,但是——
产品规模的骤然上升带来的却不是巨大的喜悦。
大家都有一种焦虑感,因为,行情的大幅波动很容易让客户亏钱。
按道理,交银指数团队是很讲究「持续陪伴」的,但是那段时间,邵文婷决定,保持谨慎,绝对管住嘴,绝对不推产品。
「只能提示,产品波动大,不要盲目抄底,反复灌输风险意识。」这是她当时做的,这些陪伴服务都沉淀在互联网平台、公众号或者渠道端页面上。
究其根本,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基金是一个beta属性极强的产品,这一类产品深受互联网端和个人客户的喜爱。
要么行情驱动、要么情绪面极度下挫,都会导致申购资金的快速流入。第一任基金经理蔡铮也经历过,2017年,该基金录得收益率49.25%,越上涨、信仰越足,有时候钱还没到账,指数已经涨上去了,他亦感到非常焦虑。
最新数据显示,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基金规模近109亿元,持有人户数超百万。(数据来源:基金2024年三季报,截至2024.9.30,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基金规模108.65亿元)
2.
每一只旗舰产品的背后,都有些往事。
交银指数团队在2019年底布局了交银创业板50指数基金。彼时,创业板50指数还并不热门,交银选中了这只指数布局,是基于研究驱动的,判断创业板确实有行情,也的确,首发即告捷,又遇到了第二年上涨行情。
目前,交银创业板50指数基金规模达44.86亿元(数据来源:基金2024年三季报,截至2024.9.30)。
于交银指数团队而言,这只旗舰产品的意义又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机构客户的种子。」
这里有一些渊源,交银指数团队、FOF团队均是从量化团队裂变出来的,于是,交银FOF团队成为了交银创业板50指数基金最早的机构客户之一,作为核心宽基,创业板50指数基金天然地具备作为阶段性捕捉行情的配置工具的属性。借由FOF这条线,交银指数团队很快发现,市场上的其他机构客户也同样有需求,后续又引入其他多样化的机构客户,比如保险资金。
目前,交银创业板50指数基金四成以上份额来自于机构(数据来源:基金2024年中报)。
零售客户占比、或者机构客户占比,是ETF和指数基金的一个非常微妙的指标。零售客户占比高,代表着真正被市场化的群众力量所认可,而机构客户占比高,又代表着被专业而挑剔的机构资金所认可,二者应该说缺一不可。
据交银指数团队透露,能同时打动机构客户和零售客户的,是更为复杂的东西。
比如,交银指数团队定期输出,通过独家的量化风格配置模型,对市场大小盘、成长/价值风格做出判断。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交银指数团队在布局指数的时候,很注重DTT模型的Timing,即何时布局。比如,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LOF)也是国内较早布局新能源赛道的指数基金,是交银指数团队在行业主题赛道的代表性产品之一。
2024年初,交银指数团队又布局了交银中证红利低波100指数。
去年,团队跟机构业务部、银行渠道端沟通、走访的过程中发现,银行渠道端对于指数的诉求越来越高,而红利低波正是跟银行渠道端十分适配、适合银行客户长期拿住的产品。
事实上,对指数基金而言,渠道端的因素很关键。比如,有的代销渠道会明显偏好宽基、或者SmartBeta策略型指数,而另一些渠道会更偏好行业赛道型指数,资金属性不同。
因此,在代销渠道的实地拜访交流中收获的最直接客户需求,发行产品与之匹配,交银中证红利低波100指数基金将这一路径走通走顺了。
3.
2024年,对于ETF和指数基金的地盘的争夺,进入白热化。
邵文婷身在局中的感受就是,「该做什么做什么。」
交银指数团队的DTT模型之Direction即布局哪个方向,Target即布局哪些标的,都需要论证许久,前期决策周期非常长。
通常,当他们想要创设一个新的指数基金,流程是这样子的:最开始的种子层面,从投资端发起,指数团队与研究部沟通,从编制方法、长期业绩等多维度评估,内部先过一道,选择有长期增长潜力、有长期生命力的标的,且汇总出名单。
此时,指数团队已经有一个大清单,再跟市场条线的各个相关部门都碰一遍,接受反馈,看市场端是否有真实需求,以及后续如何持续营销,再交叉选择,确定最终想要布局的方向。
如此大费周章,他们的目标很明确:
「养一个,成一个。」
从结果看,交银施罗德基金目前一共有七只指数基金,分布在三条指数产品线上熠熠生辉,他们考虑的不光是「布(局)出去」,还有「怎么养(活)」。每只产品的布局、运维、投资者陪伴,都花了很多心思。
有些东西是写在基因里的。事实上,交银整个体系都是这个风格,每条业务线都走得很稳。2019年至2021年权益类基金大扩容,交银依然故我,每一只新基金都斟酌着发,对标潜在客户充分论证,只均规模、在管基金数都相对偏少。这也是交银主动权益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逆周期布局,当市场不好,播一些种子,当市场高涨,又往回收一收。越是火热的时机,越要降降温。
基因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何为「基因」?即我们过去是怎么做的。
当交银施罗德基金审视自己的「来时路」,发现是稍微善意的行为、稍微没那么急的定力,带领大家走了这么远,那么好的东西就要延续下去。对应指数基金这条业务线,交银施罗德基金想得很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专注于擅长的领域。」
这就是交银骨子里所追求的「养一个成一个」。
实际上,在基金行业指数业务乘风破浪之际,交银内部展开了数次指数业务讨论。
对业务成本、未来空间、面临的竞争格局和资源投入都经过了不断论证,路径方法纷繁多样,但在形成了共识之后,真正要选择的发展之路也就明确了,而这份共识就是:不管做什么业务,都是有「护城河」的。
而当下的护城河决定指数业务的形态,应该是 「做更契合交银指数团队的特性和过往、公司的资源禀赋的选择。」
比起「做什么」,「不做什么」更能体现一个人、一个公司的本质。
4.
而一轮轮的指数业务发展讨论,更帮助公司看向更远的地方:
往「资产配置」路线走,以指数解决方案的方式,带动未来产品布局。
这是一个实际上影响深远的决定。
交银指数团队隐隐约约感觉,这可能会是一个终局方向。
以终局倒推,从目标出发,针对不同的风险偏好有特定的指数解决方案,然后给每一个资产配置方案设定一个目标波动率的水平,对应到目标波动率的水平,考量有哪些标的可以选、权重怎么定、组合怎么搭配,最终可能以基金投顾的方式输出策略,也可能会在渠道端输出指数组合。
举个例子,对于倾向于均衡性配置的客户,典型的搭配是红利低波100+创业板50的杠铃组合,这是一个经典模型,二者相关性较低,搭配在一起,刚好形成跷跷板状态。再举例,对于追求弹性和锐度的客户,输出的解决方案是创业板50+海外中国互联网。类似的组合还有很多,比如对于绝对收益客户而言,红利类产品是核心配置仓位,可以搭配卫星配置仓位,成长型宽基或者新经济类主题。
这些组合都是基于交银现有指数而搭建的资产配置方案。交银指数团队认为,指数基金仍然是相对收益产品,就算有长期产业趋势,也可能大幅波动,以组合的方式可以尽量平抑波动。
近日,蔡铮公开发表演讲称,交银指数团队的定位是不做大而全的指数超市,更多是想做承载设计师产品的精品买手店,起名为「交银指数芯」。其中,「芯配置」是指资产配置作为核心底仓的部分,如基于绝对收益目标可以配置红利类、价值类指数;基于追求相对收益目标可以配置A500等优质宽基。「芯机遇」指的是资产配置作为卫星仓位的部分,包括一些高成长板块,以及具有长期产业趋势的新经济行业赛道等。「芯服务」是基于指数产品的矩阵,以指数组合等形式,提供基于资产配置的解决方案。
应该说,交银指数团队以资产配置为出发点,背后的指导思想依然是构建「基于研究驱动的护城河业务板块」。
以研究驱动,做解决方案、做组合,以终为始,倒推,再补齐产品线。
在这个过程中,指数团队意识到,宽基是解决方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哪里缺就布局哪里。过去,团队在行业主题上布局较多,在宽基上布局较少,这是一个补短板的过程。
近期,交银中证A500指数基金已在募集中。
蔡铮认为,A系列是新一代核心宽基的起点。
5.
邵文婷多次谈到了「持续陪伴」这个词。
互联网行情风云变幻那些年,交银指数团队琢磨了好久,推出了一个陪伴服务「指数工具箱」。
指数工具箱是一款推送给客户的投资辅助意见,双周更新,包括基本面、政策面、产业面等多维度分析,且能动态看到各个维度的变化。
后来这一工具箱延展到所有代表性产品。
和主动权益稍许不同,投资本身,或许只占指数基金经理一半的日常工作量,而另外一半,都用作客户陪伴等。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活非常多、很依赖长期积累的工作,就是指数基金经理需要针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解读。
不需要特别明确看涨或看跌,但是需要,有态度。
「持有人其实是很关注这些的,这是我们有义务做的事。」邵文婷称。
甚至,邵文婷每天都在社区回答不同的问题,她曾尝试把回答过的问题整理在一个word文档里,竟然有几十万字,打印出来有一本书那么厚。
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指数基金的管理很需要责任心。举个例子,邵文婷在交银中证红利低波100指数的建仓期,一个bp一个bp的抠,现金怎么存、存多少,每一笔钱都有很详细的规划。
交银指数团队的每个人都是数量化背景出身。在交银中证红利低波100指数的季度调整的时候,邵文婷也会使用一些量化策略,尽可能控制跟踪误差的同时获取调仓的超额收益。
邵文婷表示,指数基金的管理,事实上差异度没有那么大,没有什么东西是只有谁能做而别人不能做的,差异在于——你想做到什么程度。
指数投资部总监蔡铮评价道:「就是用心管理产品。」
注: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QDII-LOF)A(C)历年业绩/现行业绩比较基准(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2019年30.22%(C类未成立%)/27.77%,2020年46.71%(C类未成立%)/48.16%,2021年-46.55%(C类未成立%)/-48.38%,2022年-5.94%(C类未成立%)/-8.03%,2023年-7.44%(成立至年底-1.62%)/-6.97%(-2.16%),2024年上半年1.99%(1.96%)/3.12%。本基金在上述业绩登载期间曾发生过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或基金经理变动,具体请见基金法律文件及基金定期报告。
(数据来源:业绩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时间截至2024.06.30。)
交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A(C)历年业绩/现行业绩比较基准(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收益率*95%+人民币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自成立起至今7.05%(6.85%)/4.85%(数据来源:业绩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4.11.30)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其他风险揭示见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部分!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投资人在投资本基金前,需全面认识本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理性判断市场,对投资本基金的意愿、时机、数量等投资行为作出独立决策。投资人根据所持有份额享受基金的收益,但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人认真阅读基金的相关法律文件及关注本基金特有风险,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