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瑞士信贷(下称“瑞信”)危机到被瑞士联合银行(下称“瑞银”)收购,再到瑞银自身被质疑,瑞士银行业的国家声誉受到了损害,全球市场动摇了对瑞士金融业的信心。
瑞士信贷危机的演变
第一,业绩辉煌与丑闻共存。瑞信成立于1856年,创始人阿尔弗雷德·埃舍尔,被称为“1852年铁路法的精神之父”,他的工作打破了瑞士国有铁路系统的想法,支持私有化。如果没有瑞信,19世纪瑞士成功的故事是难以想象的。瑞信一直处于瑞士经济增长的中心。在2023年被瑞银收购之前,瑞信一直是华尔街最大、利润最高的银行之一,瑞信也是《财富》杂志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
现在的瑞信是一家全球性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总部位于苏黎世,在全球所有主要金融中心设有办事处,并提供投资银行、私人银行、资产管理和共享服务。它以严格的银行客户保密和银行保密而闻名。瑞信被视为具有全球系统性重要意义的银行。瑞信也是美联储的主要交易商和外汇交易对手。2022年8月,瑞信的最大股东是美国的哈里斯联合公司,持有该集团10%以上的股份。截至2023年1月25日,主要投资者沙特国家银行持有10%的股份。
瑞信也一直与丑闻相伴。这些丑闻包括允许毒贩在保加利亚洗钱、卷入莫桑比克腐败案、涉及一名前员工和一名高管的间谍丑闻,以及向媒体大规模泄露客户数据。它愿意与其他一些银行回避的客户接触,比如名誉扫地的金融家Lex Greensill和失败的纽约投资公司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这让瑞信损失了数十亿美元,导致2022年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客户外流。
第二,危机面前不堪一击。3月14日是瑞信危机的开始日,这天瑞信的审计师普华永道宣称,发现了其财务报告控制中的“重大弱点”,瑞信的管理团队同意这一评估,并决定对流程进行修改。瑞信表示,尽管存在这些弱点,其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集团的综合财务状况”。不利消息导致瑞信股价在3月14日下跌5.2%。
3月15日瑞信股价又下跌了31%,创下历史新低,股票抛售发生在沙特国家银行主席排除了任何进一步投资的可能性之后。同时,瑞信的“保释债券”价格大幅下跌。如果瑞信陷入严重困境,此类债券将一文不值。在Tradeweb平台上,对瑞信2027年到期债券的出价已跌至面值的31%,而前一天约为72%。本月初,该债券的交易价格接近面值的90%。
3月16日瑞士监管机构表示,如有必要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这提供给瑞信一条生命线。接着传出瑞信计划向瑞士央行借款500亿瑞士法郎(合540亿美元),并回购约30亿美元债务的信息,包括25亿美元的10种美元计价的优先债务证券和价值高达5亿欧元的4种欧元计价的优先债券。瑞信首席执行官科尔纳表示,这些措施“表明了在我们继续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加强瑞信的果断行动”。科尔纳的重组包括出售瑞信投资银行的一部分,并裁员数千人。
瑞信的重组计划并没有提振市场对其的信心,而瑞信的“重大弱点”正处于全球银行业的暴风眼中,美国硅谷银行的倒闭事件使市场开始质疑瑞信的信誉。投资者认为对瑞信重组计划过于模糊、成本高昂和犹豫不决。这样的做法对赢得信心几乎没有作用,银行业危机的经验表明,一旦市场失去信心,问题银行的倒下是瞬间的。市场对硅谷银行的信心动摇后出现挤兑,客户的挤兑导致预期的自我实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及时出手接管硅谷银行,以达到阻隔风险的蔓延。
3月19日在瑞士监管机构Finma的推动下,瑞银同意以逾30亿美元收购瑞信,该交易涉及瑞士金融业两大巨头,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具有系统性重要意义的跨国银行间的首宗巨型合并交易。瑞信前首席执行官奥斯瓦尔德·格吕贝尔表示:“在72小时内失去一家拥有167年历史的银行,令人震惊。”72小时的计算从3月14日至16日,16日Finma开始解决瑞信危机的问题。
Finma表示,将提供逾90亿美元,以弥补瑞银收购瑞信可能蒙受的部分损失。瑞士央行还向瑞银提供了逾100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以帮助促成这笔交易。Finma此举是出于危机的紧迫感,瑞信在过去的六天内每天面临高达100亿美元的客户资金流出,如此状况导致瑞信的资不抵债而破产是必然的。
第三,瑞信破坏银行业信誉。瑞信管理着2.6万亿美元的国际资产,它主要为拥有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人管理资金,它最大的客户包括亿万富翁和主权财富基金。瑞信被收购损害了其资金源头的两大客户群:投资人和债权人。
瑞信被紧急合并后,使瑞信风险最高的债券被全部减记。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在2022年乘着油价上涨的势头,在其财务顾问存有疑虑的情况下,指示沙特国家银行在瑞信进行15亿美元的投资。现在沙特的这笔投资几乎化为乌有。瑞信的倒下还使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和沙特奥拉扬家族10亿美元的投资全数蒸发,使波斯湾成为这波银行业危机最大的输家之一。
3月19日Finma表示,价值约170亿美元的瑞信债券将被减记为零,这意味着其持有人将失去所有投资的价值。瑞士政府此举令规模达2500亿美元的欧洲银行债务市场的投资者大为震惊。被减记为零的债券被称为应急可转债或CoCo债券,也被称为AT1债券,即额外一级债券。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洲银行被要求保持一定水平的高质量资本,允许他们通过可转换债券增持资本金,如果银行遇到严重麻烦,这些债券可以转换为股票,或者完全降级为零。
这些债券的收益率更高,但持有人面临的风险更大,因为如果银行业务大幅下滑,该机构可以免除其对CoCo债券的债务。与此同时,债券持有人要么获得该行下跌股票的股份,或根本得不到付款。这种机制被称为“保释”,“保释债券”下CoCo或AT1最终受损的是债券持有人,而不是纳税人。
瑞信现在归瑞银所有,账面上有170亿美元的债务成为瑞银的“核心资本”。所以这170亿美元实际上并没有消失。相反,这种价值被“转移”给了瑞银及其股东。通常情况下,债券的持有人在债权等级上的排名高于股东。因此,CoCo债券的持有人感到愤怒的是,他们失去了一切,而股东们却获得了瑞银的股票奖励。Finma如此减记债券颠覆了投资者在破产期间常见的损失顺序,破坏了瑞士的国家信誉。
瑞银被市场质疑
瑞银成立于1862年,是一家股份制公司,其股票在瑞士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20年12月,瑞银遍布全球所有主要金融中心,在5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其约7.3万名员工中约30%在美洲,30%在瑞士,21%在亚太地区工作。瑞银的全球业务集团包括全球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以及个人和企业银行业务。
瑞银以32亿美元低价收购其国内最大竞争对手瑞信,巩固了瑞银作为全球最大财富管理公司之一的地位。并购瑞信后,瑞银管理下的投资资产将达到5万亿美元左右,超过摩根士丹利等经营财富管理业务的美国同类银行,在投资方面与黑石集团和先锋集团这两大资产管理巨头并驾齐驱。收购瑞信后,瑞银的资产净值会上升70%。但瑞银收购后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两家银行在瑞士共有超过3.5万名员工,巨大的遣散费等着瑞银去支付。而瑞士政府对新的瑞银非常关注。
但市场对瑞银有疑虑,瑞银今后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瑞银债务违约的保险成本跃升至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信用违约掉期为1万欧元的瑞银5年期优先债违约保险的年度成本从17日的117欧元升至168欧元,创下2012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
为撮合交易,瑞士监管机构提供了反垄断豁免权、1000亿美元的流动性额度,对一些资产提供了超过90亿美元兜底,并为瑞银增资提供了很长的宽限期。这宗巨型并购案是全球系统性重要意义银行之间的第一宗合并交易,之前监管机构依据银行的规模和相互关联性在全球确定了30家属于系统性重要意义的银行。瑞士监管机构如何防止瑞信的故事在瑞银重演将成为考验瑞士金融业的一个难题。瑞银一家占据瑞士GDP的2.5倍,这对该国来说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大到不能倒”的风险。
瑞士金融业声誉受损
瑞信和瑞银正在发生的故事损害了瑞士作为一个安全投资地的声誉,瑞信危机严重损害了瑞士在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和监管方面的声誉。当局在没有议会投票的情况下,利用紧急法令将AT1债券的价值减记为零,这种方式破坏了瑞士长期以来稳固和可预测的法治声誉,损害了瑞士当局和该国银行的声誉。
瑞士社会民主党主席塞德里克·维尔穆思表示,这是一个监管不足和贪婪的故事。他表示,瑞信的倒闭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我们正在目睹一个时刻,对瑞士来说是巨大利益的金融部门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过去,全球危机帮助瑞士加强了其模式,我们是一个安全的避难所。战争或危机,无论发生什么,你都可以把钱带到这里。这在2008年没有改变,但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然,瑞士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地方,拥有高技能的劳动力、根深蒂固的民主和复杂的金融体系。瑞信危机提醒人们,人们对银行业的信心是极其脆弱的。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商学院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