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渗透率过半、总产销创新高……新能源汽车捷报连连的同时,“内卷”“跑路”“拖款”等问题也困扰着部分车企,行业差距正在迅速拉大。
回顾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啥变化?明年车市还能否保持快速增长?造车的“牌桌”上谁能成为大赢家?
购物商场里的新能源汽车门店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I摄
“刷新交付纪录”成为关键词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从生产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0万辆,用了27年时间;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2000万辆,花费17个月。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再度提速,年度产销突破1000万辆,仅用了不到11个月。
除产销提速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连续5个月超过50%。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第一位累计达成百万辆生产和交付的造车新势力也在2024年出现:10月14日,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在江苏常州制造基地下线;4天后,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实现交付。
细看各家车企,今年以来,“刷新交付纪录”已然成为每月1日“固定触发”的宣发关键词。以零跑汽车为例,截至发稿,零跑汽车连续6个月刷新月交付纪录。
零跑汽车方面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2024年进入最后一个月,今年零跑已提前完成25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月销站上4万辆台阶,高增长势头强劲。
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日前在2024汽车金融产业峰会上表示,今年全年国内乘用车批发销量预计为2300万辆,同比增长2.7%;终端销量有望达到23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6%至7%;全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48%至49%。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标志着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走出了关键一步。成绩是政策引领、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三方共振作用的结果,不仅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实力,也体现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现在的行业政策积极推动了行业发展,比如免购置税政策、以旧换新政策、汽车金融政策,还包括新能源汽车下乡。”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多方合力反“内卷”
在新能源汽车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内卷”也成为这个行业最为人熟知的关键词之一。
“内卷”之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高合宣布停工停产半年并进行司法预重整,远航、合创被曝濒临倒闭,哪吒陷入财务危机,极越更是在年底被曝“多部门原地解散”。2024年内已有5家新势力陷入“泥潭”。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热潮之下,过多企业投身其中,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免不断有车企出局,只能通过痛苦的优胜劣汰,达到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章弘认为,我国汽车市场处于逐渐饱和的状态,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国内汽车行业的“内卷”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竞争的结果。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车企只能通过“价格战”,用低价换销量,其本质是当前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张翔坦言,这样下去,汽车行业或将没有赢家。
事实上,业内早已出现反“内卷”的呼声:奇瑞汽车副总经理王琅曾公开声讨,目前整个行业处于一种不健康的发展状态;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也担忧,无穷无尽的“内卷”和简单粗暴的“价格战”,会导致行业出现偷工减料等不合规的无序竞争。
针对这些问题,章弘建议从企业、技术、政府与协会层面等视角出发,多方齐力解决问题。
从企业层面,章弘认为车企要对市场认真调研,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打造差异化、高质量、性价比高的产品。在技术上,车企的技术创新应获得市场认可且能形成自身特点,以此获得市场的先发优势,如理想的增程技术 、华为系的高端自动驾驶等。政府与行业协会层面,可以从行业自律着手,通过法规、标准、公约等为汽车行业营造良性的发展生态。引导车企从“卷”价格转向“卷”技术、“卷”产品的高质量、“卷”服务,让企业跳出“价格战”的漩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政策层面也释放出反“内卷”的强烈信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商场里张贴着“以旧换新”海报的新能源汽车门店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I摄
围观新能源汽车的外国消费者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I摄
展望2025年,“两新”政策受期待
展望新一年的市场销量,章弘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万至13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贡献最大的增长率,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可能达到1150万至1200万辆。
此外,章弘还认为,在2025年,智能驾驶功能将从高端车型向更广泛的车型普及,并且会在今后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升,众多车企面临生死考验。
“强者愈强”,钟师也表达了相似看法: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着资金链困难、销量难以提升、经营持续亏损困局,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头部车企产销量不断提升,出海业绩不断提高,国内外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回看2024年,“两新”政策无疑是最有效力的措施之一。这一政策能否在2025年延续倍受期待。
“以旧换新等消费激励政策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十分显著,如果明年还能持续进行,必定对汽车销量提升有促进推动作用。”钟师说。
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合计突破500万份。预计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将拉动乘用车全年国内销量增加约200万至230万辆,约占全年销量8%至10%;如果没有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今年乘用车销量将同比下降2%至5%。
2025年的接档政策将不仅事关乘用车销量,更关系汽车上下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024年11月,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二级调研员宋英杰表示,在继续落实好已出台补贴政策和系列配套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科学评估今年的政策成效,提前谋划明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接续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并持续完善汽车相关政策。这意味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有望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广大车主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要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预计明年的报废更新会延续今年的政策,各地以旧换新政策也可能会与今年政策力度相近。明年车市稳增长对经济贡献也会更大。同时,他也希望明年车购税优惠能支持首购消费、购置新车可抵税,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