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微软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31 14:36:21 股吧网页版
微软财报电话会:对AI巨额投资至少需要15年才能获得回报
来源:蓝鲸财经


K图 MSFT_0

  强劲的业绩也抵挡不了微软的股价跌势。当地时间7月30日,微软公布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季度业绩。尽管总收入和盈利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投资者们更想解决的疑问是:微软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的大额投入是否得到了合理回报?

  财报显示,微软截至6月30日的第四财季总营收为647亿美元,同比增长15%,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95美元,同比增长10%,均略高于分析师预期。

  微软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Amy Hood在财报中表示:“我们以一个稳健的季度结束了本财年,其中亮点是创纪录的订单量,微软云计算季度营收达368亿美元,同比增长21%。”

  但受英伟达等AI股大跌的影响,市场的反应不佳。

  财报发布后,微软股价盘后一度下跌7%,之后跌幅收窄。其实今年以来微软股价累已涨近13%,7月5日还创下历史新高。但由于近期投资者对人工智能浪潮是否过度狂热的担忧,科技股表现疲软,微软股价也开始回落。

  从具体业务上看,智能云部门是微软云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面向企业提供云服务和解决方案。智能云业务本季度营收录得285亿美元,同比增长19%,但不及分析师预期的286.8亿美元。

  其中,Azure云计算平台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增长29%,低于预期的30.6%,同时增速较前两个季度有所放缓。微软并未公布Azure的具体收入数据,但透露称AI贡献了其中约8个百分点,高于上一季度的7个百分点。

  除了云业务增速放缓,投资者们还开始更多地关注微软在AI方面的巨额支出。财报显示,微软本季度的资本支出高达190亿美元,同比增长77.6%,较上一季度的140亿美元也大幅攀升。

  在财报电话会上,Amy Hood解释称,云计算和AI相关的支出几乎占总资本支出的全部。其中,大约一半是基础设施需求,剩余的相关支出则主要用于服务器,将根据需求信号为客户提供CPU、GPU等服务。

  Amy Hood还表示,微软计划将继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租赁数据中心,预计2025财年的资本支出将超过本财年。她指出,这笔支出对于支持人工智能服务方面的需求是必要的,土地和数据中心是长期资产,可能要在1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才能获得回报。

  微软董事长兼CEO Satya Nadella则安抚投资者称,微软知道如何管理资本支出,打造长期资产。一旦发现需求信号,将会增加设备、提高数据训练规模。他表示,更重要的在于抓住机遇,通过为用户提供正确、合适的产品组合来带动价值提升。

  但投资者们可能会对拉长的回报时间感到失望。金融服务公司Synovus Trust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Daniel Morgan对路透社分析称,“华尔街没有太多耐心。他们看到你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就希望看到收入也有所增加。如果这些公司的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或没有远超预期,它们就会受到打击。”

  上周另一科技巨头谷歌发布了最新季度财报,同样因为资本支出远超市场预期,而AI带来的收入增长温和,导致股价出现下跌。

  谷歌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当时在财报电话会中强调,在AI领域投资不足的风险远远大于过度投资的风险。即使出现过度投资的情况,当前用于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可以用于其他任务,而不在AI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将对公司造成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周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将陆续公布财报,预计AI相关的资本支出将继续成为关注重点。微软公布业绩后,Meta和亚马逊盘后均下跌近3%。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