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Thor芯片量产或再度延期。
日前,据36氪报道,英伟达Thor芯片原本计划于2024年年中量产,但目前已大幅推迟至“预计明年年中上市,且仅为入门版”。此外,该报道援引接近英伟达的人士称,Thor可能遭遇了芯片架构上的问题。对此,英伟达方面并未公开回应。
据了解,Thor芯片升级到了最新的Blackwell GPU架构,专为Transformer、LLM、AIGC等工作负载而打造。但今年以来,Blackwell芯片的量产遭遇了诸多不顺,这一事件可能导致Blackwell的出货计划大幅推迟,并进而影响到Thor芯片的量产进度。有观点认为,Thor的连续推迟正在加大其丢失核心客户的风险。
计划量产时间多次“跳票”
公开资料显示,Thor芯片由英伟达在2022年的GTC大会上发布。该芯片算力达到2000 TFLOPS,是Altan的2倍,Orin的8倍。原本计划在2024年实现量产,2025年上车,而极氪是使用Thor的首批客户。除极氪之外,理想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也是英伟达Thor的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小鹏P7+上市后,小鹏汽车P系列及G系列的产品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原本小鹏P7+在研发时计划直接使用英伟达Thor芯片,但由于这款芯片一直延期,所以最终采用了双Orin-X的配置。
事实上,Thor芯片此前已被传多次延期。据悉,Thor芯片原计划在2024年年中量产,但很快又修改为2025年4月至5月大规模量产并交付。不过在新一轮变动之后,最新的消息称,Thor预计将在2025年年中量产并交付。
而小鹏汽车P系列及G系列的产品负责人在11月通过社交媒体表示:“Thor到现在为止还在延期,还没有确定的SOP(标准作业程序)时间,现在看来,2026年能见就不错了。”
除此之外,英伟达芯片的供应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据央视新闻12月2日报道,美国发布了新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进一步加严对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芯片等物项的对华出口管制,并将136家中国实体增列至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12月3日,中汽协发布声明称,“美国政府随意修改管制规则,严重影响了美国芯片产品的稳定供应,中国汽车行业对采购美国企业芯片产品的信任和信心正在被动摇,美国汽车芯片产品不再可靠、不再安全。为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协会建议中国汽车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中信证券在相关研究报告中称,长远来看,我国需加强自主研发,这或将加速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进程。
“蔚小理”加速自研芯片
在Thor芯片延期的背景下,不少车企的新品投放节奏也受到了影响。上述报道称,小鹏汽车明年的新车正在考虑搁置采用Thor芯片的计划。同时,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小鹏汽车正在加速搭载其自研的智能驾驶芯片“图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小鹏汽车的图灵芯片在今年8月成功流片。在今年10月,图灵芯片已跑通最新版本的智驾功能,用40天完成了多达2791项功能验证。而对于何时将该新品搭载到新车中,记者向小鹏汽车方面求证,对方表示目前还没有公布相应的计划。
与小鹏汽车类似,蔚来在今年也完成了自研芯片的流片。今年7月,蔚来董事长李斌在“2024蔚来创新科技日”上宣布,车规级5纳米智能驾驶芯片蔚来“神玑NX9031”流片成功,该芯片将搭载在蔚来旗舰车型ET9上。
另值得一提的是,在英伟达亮相Orin时,蔚来成为了较早使用该芯片的车企。就最近的Thor芯片而言,目前还未有英伟达与蔚来合作的消息出现。上述报道也称,蔚来明年也没有预订英伟达下一代芯片Thor,且明年的新车不会搭载Thor芯片。
除小鹏汽车和蔚来之外,理想汽车也在自研智驾芯片。记者了解到,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芯片代号为“舒马赫”,设计制程为5nm,由台积电代工,预计将于2024年底前完成流片工作。此前还有报道称,理想汽车计划在香港建立一个芯片研发办公室,并正在招募职级为18至19级的AI芯片架构师。
从上述企业的布局来看,自研智驾芯片成为了不少企业的选择。而无论是智驾芯片供应的延期,还是中汽协建议谨慎采购美国芯片,都加速了企业自研智驾芯片的步伐。
自研芯片需平衡投入产出比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芯片领域曾出现过缺货、制裁等事件,这类事件会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以智驾为核心的主机厂意识到自研芯片的战略意义,纷纷开始推进自研计划。有车企的研发人员告诉记者,车企自研芯片的一个原因是出于供应链的考虑。
“若智能驾驶芯片供应紧张,会影响到汽车制造商的研发和生产计划。”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将促使汽车智能驾驶芯片行业加速洗牌,推动行业向更加自主可控的方向发展。
此外,降本也成为了企业选择自研芯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李斌认为,从长期来看,自研芯片能够实现技术降本。此前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去年购买了大量的英伟达芯片,耗费了公司不少资金,为此公司转向自研芯片,一颗芯片的功能可以顶替四颗,所以能降低成本。
“在系统的研发方面,车企需要关注平台的成本如何继续下降。在智能驾驶的硬件(包括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和计算平台)成本上,特斯拉是1500美元,理想是4000美元。”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曾表示,“如果理想自己做推理芯片,可以做到像特斯拉一样的成本,因为算法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也包括后面整个的训练平台、训练芯片自己做。”
但需要注意的是,车企自研芯片的投入非常大。投入产出比将是这些车企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沉重话题。相关研报显示,以7nm制程、100+TOPS的高性能SoC为例,其研发成本高于1亿美元。“从车企的经济性考量来说,我们认为,自研芯片出货量低于100万片,可能很难做到投入产出比的平衡。”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刘煜冬曾公开表示。
芯谋研究咨询师王笑龙则认为,国产芯片在技术指标上已经有飞速进展,但某些芯片产品的可靠性和生产一致性仍与国外厂商存在差距,尚需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