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12 11:31:50 股吧网页版
AI周报| 英伟达计划做巨型芯片应对AI需求;零一万物否认被阿里收购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一财科技

  英伟达计划做巨型芯片以应对AI需求

  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1月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5年全球消费电子展(CES)开幕前的演讲中表示,英伟达计划做一个名为Grace Blackwell NVLink72的巨型芯片,该芯片将使用72个Blackwell GPU,有130万亿个晶体管,重量达1.5吨,有60万个零部件,大约相当于20辆汽车,功耗120千瓦,芯片背后有一根“脊柱”连接所有部件。这个芯片有14TB内存,内存带宽为每秒1.2TB,基本上相当于全世界互联网上的所有流量都能在此处理。

  点评:AI所需的计算量持续增加,为应对需求,做大芯片成为一种趋势。黄仁勋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一芯片,“我们需要的计算量是相当惊人的,如果我们必须建造一艘‘船’,这基本上就是一艘‘巨轮’。”此次演讲中,英伟达还发布了RTX50系列显卡、机器人芯片Thor、基础世界模型Cosmos。

  零一万物否认被阿里收购:去年确认收入一亿多

  近日有传闻称国内大模型初创公司零一万物正在进行业务切割,其预训练团队、infra团队以及算力卡部分将卖给阿里集团。对此,1月7日凌晨,零一万物公众号发文辟谣,网传消息不实。

  零一万物称,1月2日,零一万物与阿里云联合宣布启动“产业大模型实验室”,强强联合的新型合作模式包含双方在技术、算力、业务、人才等板块技术共享与深度共建。针对传言零一万物将被收购、经营问题等不实言论属于恶性中伤,公司予以否认。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在朋友圈表示,“2024 年,零一万物的确认收入一个多亿(订单更多),2025 年会数倍增长。”

  点评:虽然进行了辟谣,但零一万物明确指出公司确实经历了一些团队调整,包括在 2024年下半年进行了公司第二年的战略及组织调整,2025年公司将聚焦于应用落地及业务加速增长。李开复在朋友圈直言,2025年将是大模型考验年,是应用爆发年,更是商业化淘汰年,希望大家专注重要的事情。

  黄仁勋认为量子计算机推向市场或需要15年以上

  当地时间周二,GPU厂商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将“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推向市场可能需要15到30年的时间。英伟达可以制造与量子计算芯片一起被使用的传统芯片,但这种计算机需要的量子处理单元将是目前的100万倍。D-Wave Quantum CEO艾伦·巴拉茨(Alan Baratz)则反驳称,黄仁勋的判断对于门模型量子计算机来说可能不是完全错误的,但对于退火量子计算机而言则是错误的。

  点评:黄仁勋的言论“吓崩”了多只量子计算概念股,1月9日,A股国盾量子盘中跌1.95%,美股周二也有多只量子计算概念股股价下挫。随着AI计算需求增加,业界也在寻找新的计算机架构来实现更快计算和计算时的更低功耗,量子计算机被认为未来有希望替代传统计算机。在门模型中经典计算机的逻辑门替换为量子门,退火模型则擅长解决现实世界的优化问题。不过,关于量子计算机落地时间,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还需要十年以上。

  奥尔特曼预测第一批智能体今年“规模就业”

  北京时间周一上午,OpenAI CEO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发布了一篇博客长文,侧面回应了围绕OpenAI的争议话题。长文中,奥尔特曼以“混乱”“不平坦”等词形容OpenAI从一个实验室变成一个完整公司的过程。“OpenAI过去两年相当于一个普通公司的十年,在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下,利益自然会出现分歧,很多人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来攻击公司。”奥尔特曼说。针对今年AI领域的变化,他表示,相信2025年人们将会看到第一批AI智能体“加入劳动力大军”,从根本上改变各公司产出的东西。

  点评:关于智能体的展望,奥尔特曼此前已提及过一次,他在去年10月底表示,下一个重大突破将是智能体。智能体技术可以理解为大模型能熟练使用工具。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智能体技术的关键在于让大模型从知识内化型向外化型转变,智能体普及度将越来越高,但也需要循序渐进。

  国家网信办: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完成备案

  1月8日,据中国网信网消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家网信办已完成了对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备案工作。这一举措是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持续推进的成果。据统计,2024年全年新增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达到了238款。据统计,2024年共有105款此类应用或功能在地方网信办完成了登记。

  点评: 过去两年国内大模型产品的发布与更新速度有目共睹,这一具体数据的增长也显示出我国近一年以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创新活力。有从业者认为,在基础模型迭代到一定门槛之后,未来行业或将更加注重应用层的落地。

  Anthropic拟募资20亿美元,估值达600亿美元

  美东时间1月7日,据外媒报道,由前OpenAI研究高管创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计划以600亿美元的估值筹集至多20亿美元资金。知情人士透露,本轮融资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领投。目前Anthropic正处于融资的后期谈判阶段。据知情人士透露,Anthropic的年度化收入约为8.75亿美元,主要来自企业销售。

  点评:Anthropic因其AI聊天机器人Claude的成功而备受关注投资者不乏大厂。今年11月,亚马逊宣布追加对Anthropic的投资4亿美元,使其总投资额达到80亿美元。亚马逊是Anthropic的重要投资者,此外,谷歌去年承诺向Anthropic投资20亿美元,并已确认持有该公司10%的股份,同时双方签订了一项大规模云服务合同。

  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就业报告:企业更倾向于以AI培训员工而非裁员

  1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报告内容基于去年对全球数百家大型企业的调查结果。约四成受调查企业计划在2025年至2030年因AI裁员,77%的受访企业计划在这一时期培训员工,帮助他们更好利用AI工作。报告显示,到2030年,预计将有22%的就业机会面临变革,创造1.7亿个工作机会,同时淘汰9200万个工作岗位,就业机会净增7800万个。为应对这一变化,70%的公司计划招聘具备未来技能的员工。

  点评: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在报告中认为,邮政职员、行政秘书和工资结算员今后数年间被AI取代的速度最快。报告同样首次就平面设计师和法务秘书的职业前景作出预测,认为这两种职业也将以较快速度被AI取代,“这或许说明生成式AI从事知识层面工作的能力与日俱增”。与之相比,劳动力市场对AI相关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调查显示,近70%的受访企业计划招募能设计AI工具并增强其功能的新员工,62%有意聘请有能力更好利用AI工作的员工。

  研究机构称机器人大模型市场规模2028年将破千亿美元

  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称,随着人形机器人迈向高度系统整合,并有望从工业场景走进家庭生活,前端的AI模型训练将更为关键,以满足更多后端理解与互动需求。预估含AI训练、AIGC解决方案在内的全球机器人大型语言模型(机器人LLM)市场有望于2028年超越1,000亿美元,从2025至2028年之年复合成长率将达48.2%。

  点评:机器人所需的大模型与文本大语言模型很不一样,机器人需要接受指令并输出动作(action),而不是输出文本。机器人领域的大模型目前还在攻坚阶段,尚无特别好用的大模型出现。英伟达在CES上推出内含生成世界基础模型的Cosmos平台,该研究机构认为Cosmos有望成为机器人大模型市场的重要动能。

  寒武纪盘中股价创新高

  1月10日,AI芯片厂商寒武纪(688256.SH)盘中上涨7.4%,股价达765元/股,创历史新高,盘中市值一度触及3200亿元。随后寒武纪股价涨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盘时上涨2.48%。如果对比去年2月股价低点103元/股左右,寒武纪股价已涨了近6倍。

  点评:从AI芯片市场规模看,据前瞻研究院估算,中国AI芯片行业市场规模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79.9%,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为1447亿元。不过,从AI芯片组成看,2023年中国AI芯片市场中,85%都是GPU芯片。寒武纪设计和研发的智能芯片不属于GPU。未盈利的情况下,寒武纪公司研发投入金额高企。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寒武纪的预付款项和存货有所增加,有券商认为可能是芯片产能逐渐宽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