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国际合作正在改变大健康产业。
11月26日至11月30日,第二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在北京举办,健康生活链展区成为本次展会设置的六大展区之一,展示从出生到养老的大健康生态圈,集聚一批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少刚在链博会期间举办的健康生活主题活动中致辞时提到,近年来,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数字科技、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科技蓬勃兴起,数字健康与医学服务交互发展,医药、医疗、养老等领域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逐步构建起以人为本的全业态、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生态体系,正成为创新合作的新高地。
谈到国际化时,GE医疗中国副总裁、GE医疗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在11月26日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带动供应商不单在其属地发挥作用,实际上也走上了国际化道路,最后让供应商成为行业的新生力量,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本土企业出海会面临水土不服、政策等问题。但只要守住质量底线,就能行远。”
本土健康企业走出去实现国内外市场双循环
“链博会是我们全球产链供应链发展新格局的交流合作平台,我们将借助这个平台,充分发挥我们全球和中国供应链联动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加大建设医疗设备创新链的力度”,陈和强在接受采访时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在中国,GE医疗见证了政府如何兑现加大开放的承诺,也见证了政府不断优化叠加出的营商环境,充分利用了国家庞大门类全的工业体系,培养出了全球最具韧性的供应商集群。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GE医疗持续在中国构建供应链生态圈,带动了上下游超过千家供应商的发展,这些中小型企业中有不少也因此走上国际化,推动了国内、国外经济双循环。
贝莱胜电子(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逯海向记者表示,公司在与GE医疗合作的过程中,后者推动贝莱胜中国工厂零部件国产化,推动核心零部件实现技术跃迁和“零的突破”。举例来说,GE医疗以色列研发的POC笔记型电脑超声里,超声换能器的结构外壳供应商原本在马来西亚。这个材料要求外观轻薄,同时抗压强度要高,国内多数厂商不具这样的能力。
为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补链条、固链,GE医疗协助贝莱胜厦门在国内寻找更多的供应厂进行考察 、评估、现场辅导,培养供应商的整体制程和生产能力,优化产品,改善交期,提高质量,增强额外供应灵活度。
跨国企业在走进来,中国企业也在走出去。在谈到中国企业出海的优势,辽宁卡斯特金属材料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斯特公司”)总经理、首席工程师孙洪渊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在满足质量要求后,供应商如何降成本是重要问题,现在全球公司用的材料都基本一样,怎么做到成本比海外低,这就需要公司通过制造方式的改变降低成本。
孙洪渊介绍,卡斯特公司从2000年开始与GE医疗合作,由于在国内无经验借鉴,本体机械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难以解决,无法实现量产。GE医疗分享国外的工艺不同点,比如冷铁材质,为卡斯特提供黄金样件,从而推动卡斯特掌握这种高端铝合金材料的制造工艺,实现量产。如今,卡斯特已将业务拓展至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等国家,年平均业务量对比20年前成长了90倍。
对于近年来国内医疗设备公司的不断崛起,陈和强也感到了竞争力,不过他也提到只有竞争才能创造健康的商业环境,“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可以应用到自己身上的优势,也拥有了很多学习机会”。
大健康产业拥抱人工智能
智能化正在加速改变大健康产业。
陈和强提到,前不久,GE医疗北京基地凭借智能化、精益化、绿色化等指标被评为了“灯塔工厂”,北京基地通过部署智能测试铅房、换热系统等项目,将2023年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较2021年减少36%,水资源消耗减少12%。
宝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敏也提到,随着中国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宝洁也致力于成为新质生产力中的一部分。许敏谈道,供应链升级是公司业务发展重要的基石。无论是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还是合作模式的创新,目的都是为整个行业创造价值。
在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华伟看来,如今,大健康产业正在拥抱新质生产力,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全流程追踪等手段更准确地把控供应链各节点情况,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端到端的供应链可见性,提高决策效率,降低运营风险。
邱华伟认为,未来大健康公司要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供应链标准化水平。积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AI等数字化技术赋能供应链的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华润三九聚焦重点产品、重点产线,推进智能制造工作。
在链博会现场,华大集团展示了以“13311i”生命组学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化疾病防控系统。该系统整合了基因组、转录组、细胞组等多维数据,形成健康指数 (Life Index),通过全自动化、模块化和自主可控的生命科学“13311i”数字化工厂,为公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健康量化评估,实现对疾病风险的智能化精准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