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06 12:37:01 股吧网页版
全球2000亿美元投向氢能,已有制氢企业实现1000倍业绩增长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胡雅文


K图 300423_0


K图 601226_0

  麦肯锡亚洲区氢能源首席专家袁鼎杰于近日透露,全球氢能项目的成熟度正在大幅提升,并且有接近2000亿美元的投资将被投入氢能产业。同时,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氢能产业,近年来的氢能企业年注册量都在600家以上。项目成熟度的提高和投资决策金额的增长都有利于行业发展。昇辉科技(300423.SZ)有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随着更多企业的关注和资本的投入,该领域会有更多的技术革新。”

  《2024年氢能洞察》指出,投资在各个价值链环节的比例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今更多地集中在了氢气供应上。在中国,规模化制造绿氢的示范项目正在各个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落地或投产,2023年被称为绿氢爆发的元年。

  这些动辄几十亿元的项目将逐渐变成企业的营收。去年,我国电解槽招标规模翻番,制氢端企业如华电科工(601226.SH)的氢能业务营收从47万元暴增至5.14亿元,同比增长109044.77%。上述昇辉科技有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近期国内氢能增长的逻辑主要还是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绿氢项目的立项。

  绿氢供应是关键

  麦肯锡亚洲区氢能源首席专家袁鼎杰于近日表示:“近12个月内,全球各国通过或接近投资决策的项目数量环比增加90%以上;进入到工程设计阶段的项目也比以往同期增加了30%-50%,这些成熟项目的投资总金额接近2000亿美元。”

  企查查数据亦显示,2014年至2021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2021年共注册691家氢能相关企业,同比增加39.6%,达近十年注册量峰值。2022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虽有减少,但依然保持600家以上,2023年共注册670家氢能相关企业,同比增加11.5%。2024年前11月我国已注册488家氢能相关企业。

  对于被寄予厚望又处在发展初期的氢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数据。

  据了解,麦肯锡按照成熟度将项目分为宣布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前端工程设计阶段和承诺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意味着项目将进入实质性的建设。该机构报告指出,随着产业链的不断扩大和日益成熟,投资在各个价值链环节的比例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多地集中在了氢气供应上。专注于供应清洁氢气的项目在2020年占总投资的60%以上,到2024年增加到了75%。

  投资的增加直接导向技术进步与产业加速发展。波士顿咨询报告指出,不论是锂电、光伏还是新能源车,所有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在发展初期都曾面临“产品性能差—客户满意度低—市场需求少—投资意愿低—技术进步慢—难以产业化”的“死亡谷”困境。为了突破困境,实现正向循环,通过下游拉动上游制氢、储氢、运氢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并逐步推动大规模氢储能的能源化场景落地,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更多的企业进入氢能与氢能的长产业链属性有关,而这也有益于行业发展。昇辉科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更多企业的关注和资本的投入,该领域会有更多的技术革新,并且氢能产业链其实很长,制储运加以及氢燃料电池车上有非常多的环节,每个环节上的公司都可以自称氢能相关。

  制氢成本有待降低

  长期来看,氢能是终端用能部门深度脱碳的关键。《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显示,2060年氢能在终端用能占比将增至12%。彼时我国氢能消费规模将接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4.6万亿元。其中,工业部门会是用氢主体,用氢规模将达57%;交通部门为28%;电力、建筑和农业等部门占到剩余的15%。从任何一个用氢领域来看,都是上千万吨氢的需求量。

  如今,氢气的供需基本平衡。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数据,2023年全国氢能产量约为3550万吨,需求总量约为3300万吨,超过95%的氢气被用于石油炼化等工业。但是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由于成本远高于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仍在少数。

  已经有不少人指出了上游环节发展的不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能源政策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景春梅曾公开表示,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目前面临的挑战。从上游看,“氢源不绿”“氢源不够”。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在氢能产量中占比较小。从中游看,“储运不畅”“供需不接”。大规模低成本氢能运输技术尚未突破,储运成本在氢气终端售价中占比较高。

  电解水制氢成本与电解槽成本、绿电价格和电耗水平有关,并且其中8成以上都是电价。波士顿咨询数据显示,假设煤价为800元/吨且不征收碳税,可再生电力的度电价格为0.16元时,绿氢与灰氢成本有望打平;若征收2000元/吨的碳税,当可再生能源电价达到0.4元/千瓦时,绿氢和灰氢将实现成本平价。

  电解槽率先受益

  绿氢制造正在加速。昇辉科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欧盟碳关税以及国家双碳目标等推动下,2023年可以说是绿氢元年。根据麦肯锡出具的2024氢能洞察报告,截至2024年5月,全球已经宣布了1572个清洁氢项目,其中有1125个项目计划在2030年之前投入商业运营。总的来说这些项目代表了大约6800亿美元的氢价值链投资。其中,规模达到吉瓦级别的项目在一半以上,投资额超过3800亿美元。

  我国绿电氢氨醇示范项目多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宁夏、新疆和河北等地。中国氢能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共建成运营可再生氢项目58个;合计项目规模达到654兆瓦;到2024年6月,我国共建成运营可再生氢项目增至78个,合计项目规模约969.7兆瓦,产能约10.6万吨/年。

  这些投资正在落于实地。2023年6月,中国石化新疆库车2万吨绿氢示范项目投产,总投资近30亿元,有效验证了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的可靠性。此外,国家电投位于吉林的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也处于建设过程中,预计年制绿氢3.2万吨,总投资超过60亿元。就在2024年11月4日,由上海重塑集团、江苏赛拉弗合资公司共同投资的宁夏太阳山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项目(一期)年产1.65万吨绿氢项目开工,总投资达20.86亿元。

  绿氢项目爆发已经已给企业带来收入,尤其是制氢端电解槽等设备制造商。如华电科工,因为执行了达茂旗、德令哈、铁岭等多个制氢项目,其2023年氢能业务收入、成本同比分别增加了109044.77%、48939.79%。Wind数据显示,华电科工2023年的氢能工程收入暴增至5.14亿元,2022年时仅有47万元。

  昇辉科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国内氢能的增长的逻辑主要还是三北地区绿氢项目的立项,不过从立项、招标、中标到执行,要体现在营收上还是有一定过程。

  国金证券分析称,考虑到2025年国家10至20万吨、各地合计超100万吨绿氢产能规划,绿氢项目将迎来开工潮,带动制氢设备需求高增。电解槽是制氢设备的核心,据统计,2023年国内电解槽招标规模达1.8吉瓦,同比实现翻番。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